新华网上海9月12日电(记者 孙丽萍)中秋节将至,月饼热卖。而著名民俗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近日呼吁,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在当今社会处在濒危状态,我们不该让中秋节沦为“月饼节”。 田兆元指出,清明节和山西绵山有关,端午节源于两湖地区、江浙地区。但中秋节本身不具有起源上的地域特性,影响也更为广泛。 不过,也正是中秋节的“个性”造成了它的危机。如今,中秋节没有担当保护的具体单位,是一份缺乏地方管理责任人的文化遗产,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没有任何单位、机构出面倡导具有民俗文化特征的家庭活动。 特别是由于中秋节的民俗产品——月饼每年被商家大肆张扬,让中秋节逐渐蜕变为“月饼节”。每到中秋节,报纸电视热炒月饼话题,商家借月饼花样翻新,文化活动被经济活动替代。再加上中秋节临近国庆节,干脆变成一个“走过场”的节日了。 今年中秋节首次放假。应该说,将中秋节定为法定假日显示了我国乐见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复兴,那么,放假能否改变中秋节俗濒危的状况? 田兆元认为,民俗的组织活动很重要。他介绍说,今年中秋节,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师生重拾江南地区中秋节走三桥的习俗,还对其加以创新,计划每走完一座桥就挂香囊于桥头,让香囊之香味与艳丽色彩存留,成为校园一景。而上海师大也开始尝试举办中秋节游园活动。也有外国友人建议,中秋节中国人应当穿上汉服,全家人整晚坐在庭院里赏月、聊天,享受闲适乐趣。 “传统的中秋节,只有在创新中才能保持其生命力”。田兆元说,社会各界与其责备节日没有气氛,不如自己实实在在去复兴和创新中秋节的节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