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毛巧晖]文化交流与民族特性的凝铸:基于京族口头叙事的考察(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毛巧晖 参加讨论

        二 家园叙事与家国意识:族群的历史建构
    家园,不仅仅是地理空间,更是人心灵的诗意追求。它是古今中外文学叙事的重要原型与母题之一。中国历代文学与文化都注重“家园”叙事,追逐回归家园。《诗经•大雅•绵》中亶父经过占卜在周原之地安家,即“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成为游子期盼回归家园的名句。《周易》亦强调“安吉之象”,认为家庭安吉与天下的安定关系密切,对远行及旅居则认为是“小享”。西方文化被喻为海洋文明,文学有大量旅居与远行的主题,但是从古老的《荷马史诗》开始,叙事者就关注“归家”的主题,《奥德修纪》就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奥德修斯历经十年,战胜了各路敌人和妖魔鬼怪,历尽艰难险阻才返回“家园”。
    京族从越南涂山一带迁徙到广西沿海岛屿,迁入地是他们新的生存空间。16世纪,京族的祖先初到澫尾,他们在此地以打鱼为主要生计方式,并逐渐定居下来,生息繁衍。正如京族所传唱的,“京族祖先几个人,因为打鱼春过春,跟踪鱼群来澫尾,孤岛沙滩不见人。澫尾海上鱼虾多,打鱼生产有门路。大家住落生活好,找出各处好海埠。九头山上到澫尾,路程迢迢八九千,大家住定有几年,娶妻生子不搬迁。捕鱼捉虾一代代,抗风斗浪年过年。”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澫尾等地不仅仅是新的地理空间,他们逐渐将澫尾、巫头、山心等地变为自己的家园。《澫尾京族简史》中记述了“家家设立祖神堂,村村建起庙亭祠,财物丰盛生活好,人丁兴旺胜往年;每年六月初十时,唱哈祭祀乐数天。沧桑经历十几代,前继后接涂山人。大家同心共发誓,克服困难建家园。”家园“不仅包含着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而且涵蕴着更为深刻的、本真的人之诗意地栖居的存在真意。”他们逐步认同了新的生存地,正如《巫头史歌》中所唱“故乡远隔千万里,生根开花在此地”,故乡随着迁徙叙事的时空虚化,渐趋淡出了京族口头叙事,他们在新的栖息地建立祖祠,而且对于不同家族的祖先进行共同祭祀,这不同于汉族的纵向祭祀(即各个家族只祭祀本家族祖先),他们注重家族之间的横向亲缘网络,某种意义上也建立了一种模拟的亲属关系。这与当时京族迁入初期的遭遇应该有一定联系,正如《中华文化通志》所言:“京族的这种既共同祀神又共同祀祖的习俗,显然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形成的,它是‘宗祠’习俗的一种变异。”《山心史歌》也记述了共同祭祀家先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境,“祖先决心住这里,大家定心来安居。后有盗贼来抢掠,遇见美女便抓去。当时祖先共商量,要立香案聘祖堂。遂派人回故居地,拜别宗灵迎祖香。先祖众人许诺言,建立哈亭迎神灵;‘诸家先灵’同供奉,拜祭神王建哈亭。”通过这种特殊的祭祀方式,京族进一步加固了家族之间的横向联络以及新的“家园”之构建。他们注重“添丁发财家兴旺,建亭建祠安祖灵。纪念前辈却心愿,‘十二家先’ 建哈亭。姓裴姓陶段黎阮,刘何吴武潘孔黄;十二姓人互相依,巫头岛上聚一堂。”
    京族口头叙事中缺失对于迁徙时空的详实演述,但是他们对于“京族三岛”澫尾、巫头、山心的来历进行了新的阐释。他们认为三岛是“镇海大王打败蜈蚣精”形成的,即在白龙尾岛(京族所居住的澫尾岛对面)上有一条吃人的蜈蚣精,它经常会把出海打鱼的渔船一口吞进肚子里,后来一位乞丐模样打扮的老人,帮助出海渔民想了办法,下次蜈蚣精再张口吞人的时候,直接把一个热南瓜塞进了蜈蚣精的嘴里,蜈蚣精被烫死,它的身体化成三截,就是现在的京族三岛。京族在口头叙事中,对于新的生存空间进行了在地化的重新阐释,他们将地理与生态意义上的居住空间转化为“家园”,将家园的构建诉诸外力———“镇海大王”。镇海大王的信仰当地汉族也有,而且应该是在汉族中出现较早。“从京族民间村社习俗和信仰习俗来考察,京族渔民的‘镇海大王’崇拜,当来自汉族渔民的‘镇海大王’崇拜。”
    除了镇海大王信仰外,京族民众中还流传着“莫大将军”、“黄马将军”、“白马将军”的传说。相传莫大将军从小孤苦无依,后得神仙指点带兵打仗,在战争中,他有两个得力部将黄马将军和白马将军,最后三人在澫尾战死,暴尸野外,蚂蚁搬运沙土掩埋他们的尸首,后这三位将军被视为本境本地保护神灵。同时,京族民众在自己院落都设有护院保平安的本家土地神位。另外在京族民众中传颂最多的就是民族英雄杜光辉的故事。在哈亭中有杜光辉故事的喃字和汉译文本,“救国功高人民爱,援越抗法浩然气。光辉事迹载青史,并肩抗法美名扬。声望显赫南疆地,英名威震万古芳。京族后世人人颂,子孙万代永奉供; 哈亭立位来祭拜,生为人杰死英雄。”杜光辉援越抗法的故事在京族三岛广泛流传,而且在当地汉族和壮族中流传也较多。这是京族将家园意识进一步提升至家国意识的重要彰显。
    总之,在京族的口头叙事中,他们注重将澫尾、巫头、山心从地理意义上的居住地转化为精神的追求“家园”。在他们的叙事中,故乡渐渐淡化,通过“十二家先”独特的“宗祠”祭祀习俗强化了京族内部联络;“镇海大王打败蜈蚣精”的叙述则在地化了京族三岛的空间叙事;信仰中“护院保平安”以及“莫大将军”、“黄马将军”、“白马将军”维护村落安宁的本境、本地神的信仰强化了家园意识;民族英雄杜光辉的推崇则将家园进一步推至“民族-国家”叙事,实现了中华传统的“家国意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