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春节: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中国的众多节日中,春节不仅是最为重要,影响最大,也是内容最丰富,地域性最鲜明的节日,可谓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集大成者,代表了节日的典范和极致。从大致的情况来看,春节包含着下述几方面类别的内容: 1、卫生习惯文化 这方面的文化内容还是相当独特和丰富的,诸如掸尘、穿新衣服等。掸尘是为迎接春节而进行的卫生大扫除。俗语:“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因此,它也是春节的前奏曲,是春节到来之前的最后一次人们住处彻底的大扫除。之后,尤其是进入正月之后,这种扫除或卫生方式就变成了禁忌。即使是扫地,也须向室内而不可以将灰尘之类扫出门外。另外如穿新衣服,它不仅是卫生问题,还包含着万象更新等具体而特殊的文化内含。 2、民间信仰文化 有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春节实际上是从祭礼或祭祀性的信仰文化逐渐演化而来的节日,因此,充斥着信仰内容是春节的鲜明特征。其中祭祀、放鞭炮、贴春联和节日禁忌等是其代表。祭祀在春节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在民间既有隆重的祭祖先仪式,也有祭祀其他神灵,诸如土地神、灶神等神灵的仪式,各地多有差异。至于放鞭炮、贴春联,它不仅蕴含着民众丰富而具体的信仰文化内含——驱邪祛祟、吉祥如意和来年平安,而且也体现了热闹、红火、吉祥、喜庆等内容。而节日禁忌,则更鲜明地表达了民众对于生活、对于家人、对于财运、对于生产的期待和祝祷。 3、家人团聚文化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因此,全中国的人不管它身在何地何方,都必须赶回自己的家与家人团聚。团圆饭、守岁、祭祖等都体现了这一文化的精神。许多地方习俗甚至规定在亲人因特殊原因无法一起吃团圆饭,必须给他(她)摆上饭筷,以示团圆。家人团聚的文化,使中华民族的亲情观念一代一代地得以保存,对于家庭、家族和亲族的融洽、亲感纽带的加强,都起了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4、亲情交流文化 春节不仅充满了亲人团聚的气氛,也凝结了亲情交流的文化。吃团圆饭是一家人亲情表达的最特殊方式,而走亲访友的所谓“拜年”或“拜岁”,则是亲情交流的另一种表达或延伸方式。至亲好友在春节期间的走动,不仅是拜年时的一声问候,也是人们情感不断加强的一个过程。礼物、红包、酒席虽然多少显得世俗,但在这种世俗中,传达着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浓厚的亲情、友亲和乡亲观,乃至家乡观、地方观和国家观。 5、饮食特产文化 在春节当中,饮食是最被强调和重视的。团圆饭固然不用说,鸡鸭鱼肉等平时在农家并不常食的美味,这时几乎家家餐桌上都必备。饺子、团子、粽子、蒸糕、羹、长寿面、美酒以及各种炒货、糕点、糖果一应俱全,各展手艺和特色,真当是美食荟萃,大饱口福和眼福。因此,春节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集大成,有人甚至认为诸如春节之类的节日就是吃吃喝喝的,没有实际意义。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春节之类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了大量优秀的饮食文化,节日和节食的不可忽略性也正在此。 6、娱乐竞技文化 春节也是娱乐竞技文化的集大成者。节日期间以休闲为主的生活方式,不仅催生了饮食文化,而且也催生了各地大量不同的娱乐竞技文化,如放鞭炮焰火、舞狮子迎龙灯、踩高跷,逛花市、赏冰灯等。这种娱乐竞技文化,各地大有差异,但它们都从本质上给春节增添了喜庆热闹欢快的气氛。 上述历史悠久的春节类别内容,虽然在各地表达形式多有出入,甚至差别非常距大,但它却集合成了我们所说的春节文化,成为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重要的标志之一,而过春节也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象征,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诗意的灵魂栖居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