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笔谈]春节春节,怎样才能红红火火(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2-1 陈连山等 参加讨论

    春节在现代社会的流变 
    陈勤建
    
    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年节,即将来临。全国上下都已沉浸在过年的热潮中,然而这传统的年究竟怎么过呢?现在我们有了五星级酒店提供的山珍海味“全家宴”套餐,却没有了除夕年夜饭家人团聚、热气腾腾、忙忙碌碌的氛围;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却没有了除夕守岁,爆竹烟火的绚烂场景;有了电话拜年,短信祝福,却没有了面对面迎送揖拜、杯觞交酬时的亲切和温馨;有了守卫家中钱财的防盗门、密码锁,却没有了守护我们心灵安宁的古老门神;有了不夜城通宵达旦的万家灯火,却没有了元宵火树银花,灯火阑珊处那惊鸿一瞥。物质的富裕永远替代不了精神的缺憾,难怪人们要抱怨如今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
    年的味道何以变淡?是因为固有的年节精神旨趣的缺失。在那些逐渐被我们抛弃的传统年俗中,有我们过去生活中存在的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现在,有些生活相比如“年画”“飞帖”,已经淡出历史;有些生活场如祭灶王、跳钟馗几乎绝迹;有的生活流出现了过去与现在的断流,有的虽还存留但也已经堵塞了。想让中国年红火,那么,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疏通整理:从历史中挖掘年俗生活相、在当地营造年俗生活场、在现代恢复年俗生活流。传统年俗继承和传递着中国人几千年来的生活理念和精神诉求,而我们在现代发展中,却不加分析,随意抛弃。
    当然,对过去生活场景的恢复并不是风俗画似的年俗恢复,不是一时一地的恢复,而是真正做到过去与现在相延续,历史典籍与当地风俗相衔接,在再现、还原年俗生活风貌的同时,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年俗生活样式,原汁原味的春节,是否正属你意呢?
    新年,一年的初始。《说文解字》曰:“年,谷熟也。”年是谷穗成熟的象征,中国人的年曾经与农业社会息息相关: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年复一年。而新年正是在这样一个劳作与休憩的节点上,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渴望在这样一个“行春之仪”的节日里,纵情欢娱,同时也是祈愿来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历史上,中国传统的过年不像现在那么单调,从腊月初八腊八节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段时间,称为“年节”,其间有一系列传统年俗活动,又有多日可单独成节。我们从清代吴中人士顾禄撰写的《清嘉录》看到,从腊月一日扮灶公、灶婆,行古傩“跳灶王”始,至正月十五灯节止,各种民俗祭祀仪式活动有62项之多。人们似乎天天沉浸在节日的欢庆活动里。我们现在只要恢复其中一部分传统的年节活动,那肯定要比西方的圣诞节热闹得多。
    其实,传统年节的一些祭祀活动,不能因为其间有一些迷信色彩而加以全盘否定。因为这些祭祀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的欢乐场景,而且是维系一个民族或族群成长发展的文化记忆,展示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比如年节祭祖,明代的《嘉定县志》便有:“除夕,祀先祖及群神。”江浙沪一些地区民间俗称为“拜太太”。据我所知,每年除夕上海浦东等地民间,“拜太太”的祭祖活动,至今仍在悄然进行。祭祖是纪念延绵个人、族人、国人血肉之躯的祖先。我们称国家为祖国,祖国者,祖先居住的国土。我们说要热爱祖国,就是热爱养育我们并开创国土的祖先。我们为什么不堂而皇之地继承春节祭祖的传统,纪念我们的家祖、族祖、国祖?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就没有遗弃这些传统。庆幸的是,近年来,我国一些传统的国祖祭祀活动,如黄帝陵、大禹陵等的祭祀仪式已得到恢复,这对我们国人进一步加强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十分有益的。
    所以,现代的春节年俗,可以结合当代地方实际,挖掘年俗生活相,营造年俗生活场,恢复年俗生活流,在整个年节系统中组合传统年俗因素,恢复年节生活场景,还原中国传统节俗,让国人在浓浓的年节氛围中追忆逝去的文化,在游览和体验的同时得到吉祥和顺的休闲享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