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陶立璠]遗产名录“七夕节”——《七夕之爱丛书序》(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 陶立璠 参加讨论

    如今距离七夕风俗产生的时代已经十分久远了,而作为生命力极强的民俗文化,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彻底消失。相反它会以变异的方式存在于民间,成为新时期人们对文化生活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无限的乐趣。《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历久不衰就是证明。每当节日来临时,童话般的讲述滋润着少年儿童的心灵。而众多的乞巧仪式,让人们在仪式中懂得祖辈是怎样生活和思考的。因为这些仪式是历史的沉淀,它的丰富多彩,体现出中国大地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创造和审美情趣。以往我们总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七夕节“会逐渐走出了生活的视野,退出历史的舞台。实际上中国许多地区至今仍然将这一节日过得生动有趣,津津有味。而将七夕节仪式保存得最完整的,是甘肃西和的“乞巧节”。每当节日来临时,这里的妇女,特别是少女们要做充分的准备,在乞巧仪式要进行七天八夜,包括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各环节,环环相扣,仪式完整,歌舞相伴,严肃而活泼,充分表现了西和民众的节日信仰心理。现在西和乞巧节不仅被命名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而且已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像西和这样的例子,全国还有很多。虽然各地的习俗略有差别,但妇女们乞巧的心理是一致的。如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蜘蛛(又称喜蛛)乞巧活动,就保存了古风。节日当天妇女们陈列瓜果祭祀星空,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有些地方七夕还保留着斗巧习俗,如近代流行于各地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生巧芽,做巧芽汤等。在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节日当天要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品,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子对月穿针,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便称为得巧。这是古代乞巧、斗巧风俗的演变。更有情趣的是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少女偷偷躲在生长茂盛的南瓜棚下,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仙女的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年益寿,此水名“双七水”。所以这一天人们在鸡鸣时分,便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广州的乞巧节更是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所用的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七夕在旧时是大节,这一天除乞巧活动外,各大剧院都要演出节令戏《天河配》(根据《牛郎织女传说》创作的戏剧),表示庆贺。这一天下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据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悲喜交集,落泪所导致的结果。“鹊桥会”也是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为牛郎织女搭鹊桥去了。就连放牛娃在这一天也要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如此看来,中国的乞巧文化并没有消失,它仍然活在民众的生活之中。
    七夕不仅是中国人所过的节日,也是东亚地区“汉字文化圈“内各国共同的节日。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七夕”仍是重要的节日。但在过节的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如日本,据说七夕节是明代传入日本的,元和四年(公元1618年)即中国的明万历四十五年,日本仙台市已形成大规模的“七夕祭”。民俗的传播是有选择性的,即选择性的接受,接受之后要加以改造,和本国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新的风俗。如同是牛女传说,讲述却大不相同。在中国的传说中,下凡的织女私自与牛郎成亲。王母娘娘发现后,把织女抓回仙界,又在前来追赶的牛郎面前用发簪划出一条大河,只许他们一年一度鹊桥相会。而在日本的传说中,牛郎和织女是在天帝撮合下结为夫妻的,婚后牛郎不再勤于放牛,织女也懒于纺织,两人才被天帝分开。为了争取一年一次的相见机会,牛郎和织女从此努力工作。所以日本的传说少了一份悲凄和无奈,更多的是喜庆和祈福。在过节时间的选择上,祭祀仪式是选择在七夕午夜,此时群星都已升到天顶,是人们仰望牛郎星、织女星和璀璨银河的最佳时刻。节日期间神社、商店等公共场所都会辟出专门的地方,移栽一丛婆娑的翠竹。人们在五色纸笺上写下自己的心愿,用丝或线将纸笺挂到竹枝上。靠海的地方,人们通常在七月七日这一天凌晨,趁天还没亮的时候,把写着自己心愿的纸笺扔到海里。
    不知是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在韩国的“七夕节”(也叫“牵牛织女节”)颇有点“情人节”的味道。不过,历史上韩国的七夕是按照中国的传统度过的,主要是妇女们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如果瓜果供品上面看到有蜘蛛网的话,就认为天仙答应了她们的祈求。民间也有让巫女祈求子女安然无恙的仪式。《东国岁时记》还记载着七月七日在家晒衣服的习俗。越南的《牛郎织女雨》和鹊桥传说,显然是中国七夕文化影响的结果。
    七夕节的历史如此悠久,传播地区如此之广,内容形式如此丰富,理应有一部《中国七夕风俗志》记录其民俗事象,留下历史的文本。这种风俗志应包括文献的和现实的民俗事象。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属之节会委员会策划出版《浪漫的七夕》文化典藏系列丛书,本套丛书以目前仍在传承《牛郎织女传说》的25个流传地和部分有独特乞巧风俗的地方为考察地进行编写,全书共计25卷,图文并茂,风俗各异,是我们了解七夕文化分布和地方特色的难得的读物,也是非常有益于七夕文化保护的创意工程,希望能写出特色来。《丛书》的编者邀我作序,而我对七夕文化很少研究,盛情难却,写了如上的话,算是对七夕文化的一点思考。是为序。
    2008年盛夏于五柳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