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河西走廊中部的裕固族信仰藏传佛教,同时崇拜山神,祭祀鄂博。裕固语中将“鄂博”称为“乌垒”或“乌鲁额”。祭鄂博是当今裕固族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宗教活动之一,人们通过祭鄂博这种活动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求天地之神保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 明末清初以来,裕固族各部落逐渐信仰藏传佛教并形成了祭鄂博的习俗。这一古老习俗在裕固族中十分流行,裕固语说:“斯格才熬老熬老,百楞才熬来熬来”,意思是:家家门上有亲,每个山垭腰上有鄂博。1958年前裕固族各部落每年都举行祭鄂博的活动,但后来被当作封建残余取缔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恢复和落实,裕固族地区的宗教活动得以恢复,特别是近几年来祭鄂博这一古老的宗教文化习俗在民间明显恢复与发展,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据笔者初步调查和统计,目前重建和新建的裕固族鄂博有近30个,每个乡有七八个,几乎村村都有。这些地方祭祀鄂博的时间、人数和规模等和大湖滩村略有区别,但仪式、内容大同小异。 裕固族祭鄂博的时间一般在农历六、七月,不同鄂博有不同的祭祀时间。鄂博一般建在山顶、山岔或山坡上,其建立位置、祭祀时间、类别, 均由大寺院的高僧或喇嘛根据它的目的、作用及民众住牧地的地形诸情况经诵经、占卜等各种宗教仪式后确定。鄂博的祭坛是一个栽在地上的用柏木制作成的方形木框架,正中竖一个高高的幡杆,杆顶上饰有日月型图案,杆上挂满各种五颜六色、大小不一写有藏传佛教经文和图案的嘛呢旗,再用牛、羊毛绳拉向四周延伸,绳上拴满了哈达、牛羊毛等,在鄂博旁较平坦处建有煨桑台(池)。根据当地的不同条件,鄂博祭坛所用材料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用檀条粗的木料制作而成,正中竖一有经文的嘛呢旗杆;有的用石块堆砌成长方形的石堆,上面挂上嘛呢旗;有的地方用草皮筏块堆砌,还有的用白刺捆围住沙丘,上面插嘛呢旗。幡杆被认为是通往神的桥梁,祭祀的人们除烧香磕头、诵经外,还要用长绳将幡杆四周连成一体,老人们将哈达、布条、白色羊毛、马尾、牛毛等系在从鄂博的绳子上,希望能通过这个通道带去自己的心愿,保佑人畜平安,繁荣昌盛。祭祀时凡参加之人都要取几块白石头堆在鄂博上,久而久之,鄂博会越垒越高,像一个石块累积成的锥形塔。 2008年7月笔者有幸参加了肃南皇城镇大湖滩村祭鄂博的活动,接着参加了大河乡、明花乡等地祭祀鄂博的仪式。2009年7月,笔者又参加了明花乡前滩村牧民新建鄂博及其祭祀活动,祭祀过程大致如下:祭鄂博的前一天,人们就要准备好祭祀的哈达、“隆达”,煨桑用的柏树枝、酥油、青稞、曲拉、奶子、茶叶、烟酒等各类物品。祭鄂博这天凌晨,人们早早从四面八方来到鄂博上,有的少则每户一人,多则全家出动。据当地牧民讲,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祭鄂博时有些家离鄂博远的牧民会提前乘骑马、驴等赶来寄住在鄂博附近的亲戚家,有些人甚至在鄂博的四周扎起白色帐篷。随着社会发展和交通的改善,现在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大多数人都驾驶着摩托车、汽车前来祭祀。等人们到齐后,一位男子手执海螺,面向天空,不停吹奏,祭祀仪式正式开始。人们纷纷走到鄂博处拿起象征着箭的木棒站立等候,发出插箭令后,人们都把箭插到鄂博上,并拿起白色石块堆在鄂博的底部。在喇嘛的诵经声中,人们把带来的各种祭品倒入火中焚香祭祀,再按顺时针方向围着鄂博转圈磕头,嘴里不停的高喊“拉加老”、“ 拉加老”等语,意为希望神能赐福,人畜兴旺、长命;有人在牛奶中掺上些水并用柏树枝蘸上边走边撒向天空,还有人把熬好的奶茶边走边撒向天空,他们也喊“超嗷超、超嗷超”、“嘎垒”等语,意为请神食用,求神赐福。僧人念完经后,祭祀的人们开始上山,人人都往高处望,人人都往高处走,边走边向天空中抛洒“隆达”, 意为从此不走下坡路,高声呼唤山神,祈求降福人间。鄂博周围香烟缭绕,气氛肃穆,场面热闹非凡。 据当地一些老人讲,过去祭完鄂博后人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拔河等体育活动和文艺表演,意为迎接喜神。现在只有大型的祭鄂博仪式中还有这些项目,像大湖滩这样的小村祭鄂博时已不举行这些活动了。皇城镇大湖滩村鄂博祭活动仪式结束后,当地群众都在一条大河附近的树林中席地而坐,中间摆放着所带的烤馍、油饼、凉菜、糖、瓜子、水果等食品和各种饮料,生火熬茶,聊天饮酒,跳舞娱乐。活动持续整整一天,平时艰苦劳作的牧民们在这一天得到了休息和放松。热情好客的当地人还特别邀请笔者去他家做客,但当地有“祭鄂博当天不串门,祭完鄂博要直接回家,否则好运就会流失”的说法,因此只好改天再去拜访他们。 综观近年来裕固族祭鄂博的活动,可以看出其中有两个明显的变化:首先,裕固族祭鄂博习俗在当代出现了明显复兴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宗教信仰政策与环境日益宽松,民众的宗教需求,政府的推动以及市场经济的力量等;其次,较之过去,现代裕固族祭鄂博的仪式和内容发生了重要变迁。过去裕固族地区祭鄂博时萨满(祀公子)和藏传佛教僧人同时参加,各自念经,举行仪式。现在由于裕固族萨满教之传承者祀公子在裕固族地区已经绝迹,因此,祭鄂博仪式完全变成了以藏传佛教为主导的活动。 在传统上裕固人祭鄂博是为了祈求天神消灾弥祸,家庭平安,风调雨顺,六畜兴旺,随着当代社会文化的变迁,祭鄂博又有了新的内涵、功能和意义。祭鄂博是山神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裕固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裕固族社会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其传统文化也面临着继承、发展与转型问题。祭鄂博作为裕固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恢复与复兴不仅昭示了传统文化的回归现象,还更有力说明裕固族宗教文化在当代获得新的生命力并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目前,祭鄂博已成为裕固族牧区每年最盛大的集会,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此外,祭鄂博这一活动还承载着加强民族团结的新使命。裕固族地区各个鄂博的参加者不仅有裕固族,还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土族等各民族群众共聚草原,载歌载舞,相互交流,化解草原纠纷。因此,它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 祭鄂博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当前裕固族地区的旅游热与全国各地一样持续升温,而祭鄂博这项活动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特别是每年六七月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城附近九个台子、喇嘛湾等地举行的祭鄂博仪式规模盛大,盛况空前。祭鄂博当天还要举行大型的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此时草原上可谓人山人海,不仅本地人和外来游客齐聚草原,而且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汉族、回族商人也前来摆摊设点,进行物资交流。因此,祭鄂博活动是欣赏草原美景,领略民族风情的绝佳机会,也是一次带动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贸易盛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