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施爱东]欧洲变色镜中的中国龙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施爱东 参加讨论

    一
    中国龙纹很早就随着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有些艺术评论家甚至猜测中国龙形象影响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家对魔鬼的画法,甚至认为dragon身上那条带刺的脊背和蝙蝠似的膜翅,都是来自中国龙,因为汉代的应龙就画成这样。但这只是从欧洲画风的变化及其与中国画风的相似性上所作的推测,并没有实证依据。
    另一些评论家的推测则正相反,比如有人认为,西蒙·马丁尼在1317年创作的“土鲁斯的圣路易斯为安尤的罗伯特王加冕”可能就是最早受到东方艺术影响的绘画作品:“从人物脸上带有的东方特质,以及圣者所戴的主教冠上的龙图案,都表明画家在罗伯特王的宫殿里见过中国艺术作品。”
    如果我们将以上两种评论摆在一起,很容易就会看出其中的荒谬:“圣者把魔鬼一样的龙图案戴在主教冠上。”这些互相矛盾的推论,恰恰说明这些评论家未能找到有力的文献依据,只好用臆测的手法来想像龙形象在西方的传播。
    门多萨《中华大帝国史》是《利玛窦中国札记》问世之前欧洲最有影响的中国学专著。书中对于中国皇宫的建筑以及帝王生活均有夸张描写,可是,这些描写文字中丝毫没有提及龙。在可能涉及龙的地方,则用蛇作了替代。此书1585年初版于罗马,用西班牙语写成,龙写做serpientes,即“蛇”。1588年的法文版,龙写作serpens,也是“蛇”。
    从欧洲早期的中国报道中,我们可以读出三点信息:一、直至16世纪末,欧洲还没有“龙”的专用译名。二、作为一种装饰图案,华美的中国龙纹至迟在16世纪就已经传入欧洲,而且常常被人们奉献给教堂以作装饰之用。三、欧洲人很早就已经了解到这种“蛇”是“中国皇帝的纹章”。
    二
    许多人以为将龙译作dragon,是西方传教士有意抹黑中国龙,这种观点很难得到实证支持。将龙对译为dragon源于利玛窦。尽管利玛窦以及随后的传教士们都意识到龙与dragon无法完全对应,但要在既有的词汇中寻找对应单词,dragon大概也是惟一的选择,将龙对译为dragon也并非有意丑化。
    在天主教徒看来,所有偶像崇拜都是魔鬼,都应下地狱,可是利玛窦敏锐地注意到了龙与中国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除非他不打算在中国传教,否则他决不能在中国皇帝的治下把龙逐入地狱。正是从利玛窦开始,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发明了一套将圣经历史与中国历史相结合的阐释方式,试图将中国历史纳入到圣经系统之中,用“适应政策”同化中国民众的宗教信仰。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利玛窦尽量使用节制而客观的笔调向西方人解释中国文化,也希望他的欧洲同行能够理解并部分接受中国文化,包括中国龙。
    17世纪,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大量传入欧洲,欧洲知识界将中国人看作“高贵的异教徒”,他们热衷于将中国的语言知识与欧洲人对原初语言的寻找联系起来,对中国文化进行浪漫联想。约翰·韦布就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之下,写出了《历史论著:试论中华帝国的语言即为原初语言》,认为中国人是诺亚的子孙,尧帝即诺亚,他的儿子舜带领人们居住在中国及东方,中国语言是人类最初的语言。韦布说:“中国的神庙和皇宫,大量地使用龙蛇图案,而且总是用相同的序列方式来排布,龙是中华帝国的皇家标志。过去从来没有谁能够解释墨西哥神庙中的龙饰为什么能够如此典雅、伟大和高贵。直到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中国历史,这才找到满意的答案。”请注意韦布的用词,他使用了典雅、伟大、高贵(they being graceful, great and noble)来赞美这些龙蛇图案。
    1687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夫子》,在孔子画像上方配了一幅双龙戏珠图案。此后300年间,这张酷似欧洲哲人的孔子像,连同两条粗糙的戏珠龙,被各种有关中国的著作一再翻印。可见欧洲知识分子对于中国龙的定位还是非常清楚的,龙是无上权力或神圣地位的标志。
    
    1735年,杜赫德第一次将龙升格为“中国人的国家象征”(《中华帝国全志》)。这在中国人是很容易理解的,忠君即爱国,爱国即忠君,皇帝的纹章,自然也就是国家的纹章。在西方人就更容易理解了,18世纪之前有关中国知识的所有著作中,皇帝是出现最频密的一个词,皇帝就是中国的代表。耶稣会士尤其热衷于与中国皇帝合作,他们认为“在古代形成的各种政府思想中,可能没有比中国的君主制更完美无瑕的了。这个强大帝国的创立者当初倡导的君主制跟今天几乎一模一样。中国似乎并没有受普遍规律的约束,好像上帝就是她的缔造者,虽然经历了四千多年的风雨,当初的政府与目前相比具有同样的威力。”(李明《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
    从明末清初的欧洲著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一些印象:一、最早将中国文化系统介绍至欧洲的,主要是天主教耶稣会士,出于传教目的,他们在介绍中国文化时采取了“与龙合作”的态度。二、传教士们继承了利玛窦的观点,普遍认为龙是“中国皇权的象征”。三、虽然耶稣会士都是偶像崇拜的反对者,有时也对这条龙小加揶揄,但他们都客观地报道了龙形象在中国的使用状况,并未着意对龙加以丑化,相反,他们笔下的龙形象总是与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紧密相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