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民族学
文史百科
民间说史
历史典籍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清朝
汉朝
刘备
朱元璋
刘邦
乾隆
武则天
佚名
三国
诸葛亮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绘图本《清俗纪闻》——全面再现清代社会生活的民俗画卷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新华网·读书 2007年12月2 王凌
参加讨论
绘图本《清俗纪闻》
绘图本《清俗纪闻》 中华书局2006年9月出版,十六开本,配有彩色插页,定价72元
原著封面书影
中国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曾于1936年介绍过一本名为《清俗纪闻》的日文图书并呼吁将其翻译成汉语。他说:“日籍《清俗纪闻》为中川忠英氏所主辑,凡十三卷。叙述中土岁时及一般礼俗,各附有图。其中所记,虽多限于江浙民俗,然颇有足供吾人考证之处。中国人士其有愿以国文译之者耶?”但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因原书系由日语文言文书写,而且文章不分段落,中日现代学者均难读懂,一直无人担承翻译之任,所以这本书在我国一直鲜为人知。中华书局日前出版了《清俗纪闻》中译本,算是给了学界和读者一个交代。
《清俗纪闻》是二百年前日本出版的关于清代乾隆时期我国江、浙、闽一带民间传统习俗及社会情况的一部调查纪录。调查工作由主管长崎与中国贸易的德川幕府官员中川忠英主持,他派出下属官吏直接去询问到日本经商的中国商人本国之俗习,并让日本及在日的我国苏杭等地画工详绘各种物事的具体图像,最后由他整理编次成书。书中文字、图画相得益彰,全面、综合地展示出了当时我国社会,特别是普通庶民生活的实际状况,是考察清代社会及我国古代习俗传承的珍贵史料,在存留历史文献资料中也极具特色。
《清俗纪闻》的出版目的是给管理清朝贸易的官员及德川幕府了解清朝情况提供参考,后来成为日本专家学者及历史文化爱好者了解我国古代民情的重要资料。全书以变体假名文言文书写,1799由年东都书林堂刊印,而献给幕府将军的少数刻本则是由画工单独手工上彩的。1966年日本平凡社出版了松村一弥和孙伯醇先生使用现代日文整理的注解本,至今已重印了九版,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该书原书按礼、乐、射、御、书、数分为六册,依具体内容分为年中行事、居家、冠服、饮食制法、闾学、生诞、冠礼、婚礼、宾客、羁旅行李、丧礼、祭礼、僧徒十三卷。有黑白线描刻本及彩图本两种版本。
该书最大的特点文字记述全面细致,绘图精美生动。全书有近600幅清代民俗绘图,犹如一幅鲜活的清朝民间生活画卷。其绘图描画之准确,层次之细致,令人称叹。如所描绘的节日婚丧祭祀礼俗,比之中国民俗古籍的记载更为详尽,印象更为直观。所展现的建筑、服饰、日常器物等,与今所见古迹与古文物以及现实用具几无二致,其中江南的“五进楼房”、“平方铺面”、“居斋”、“县学”等都是珍贵的古建筑图样。所详述的拜师、宴宾、婚礼等礼俗,读之如临其境,如《闾学》卷中拜师的礼法、见面的套语、跪拜的姿势,功课的顺序,均一一细致描绘。再如《婚礼》卷,从“说亲”、“订婚”、“送妆奁”、“迎嫁”、“婚礼”、“进门”、“合卺”、“回门”、“回娘家”等一系列过程,均有仪式及器物的细节绘图。《饮食制法》一卷几可为饮食业及美食家师法,其中不仅详述了传统美食的制法,甚至将诸如“大菜类”的菜谱及宴席料理顺序都详列无遗。从以上细节介绍,读者已可知此书实为一部图文并茂的清代民俗百科全书。
关于该书的学术利用价值,因原文阅读不便,仅有少数专家在诸如关于清代中日贸易、日本搜集清朝情况及编撰的书籍、清代建筑、清人发式及服饰的样式、清代民间讼状及各种文书的书写款式等论述中偶有提及,其资料价值还远远没有被深入挖掘,相信该书中译本出版后,其在清史研究各个方面的资料价值将会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
这次中华书局翻译出版的《清俗纪闻》,由谙熟日语文言文的方克先生和孙玄龄先生合译,底本采用的是黑白线描刻本,除将原文详细分段、制定标题和编制了目录外,译者还依据日本公文图书馆所藏的彩图本对正文中的黑白插图作了详尽的注解和色彩说明,并在书前附有彩图本的部分原图,以便读者对日文原书原貌的了解。
本书可为文学、历史、民俗、艺术、建筑、文物等方面的研究者及爱好者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也是一部很有收藏价值的书籍。
·精彩插图·
《闾学》卷原文及“书生礼拜之图”
太岁春牛迎春图
太岁庙打牛图
蟒袍图 产屋图
平房铺面图
《清俗纪闻》的出版目的是给管理清朝贸易的官员及德川幕府了解清朝情况提供参考,后来成为日本专家学者及历史文化爱好者了解我国古代民情的重要资料。全书以变体假名文言文书写,1799由年东都书林堂刊印,而献给幕府将军的少数刻本则是由画工单独手工上彩的。1966年日本平凡社出版了松村一弥和孙伯醇先生使用现代日文整理的注解本,至今已重印了九版,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该书原书按礼、乐、射、御、书、数分为六册,依具体内容分为年中行事、居家、冠服、饮食制法、闾学、生诞、冠礼、婚礼、宾客、羁旅行李、丧礼、祭礼、僧徒十三卷。有黑白线描刻本及彩图本两种版本。
该书最大的特点文字记述全面细致,绘图精美生动。全书有近600幅清代民俗绘图,犹如一幅鲜活的清朝民间生活画卷。其绘图描画之准确,层次之细致,令人称叹。如所描绘的节日婚丧祭祀礼俗,比之中国民俗古籍的记载更为详尽,印象更为直观。所展现的建筑、服饰、日常器物等,与今所见古迹与古文物以及现实用具几无二致,其中江南的“五进楼房”、“平方铺面”、“居斋”、“县学”等都是珍贵的古建筑图样。所详述的拜师、宴宾、婚礼等礼俗,读之如临其境,如《闾学》卷中拜师的礼法、见面的套语、跪拜的姿势,功课的顺序,均一一细致描绘。再如《婚礼》卷,从“说亲”、“订婚”、“送妆奁”、“迎嫁”、“婚礼”、“进门”、“合卺”、“回门”、“回娘家”等一系列过程,均有仪式及器物的细节绘图。《饮食制法》一卷几可为饮食业及美食家师法,其中不仅详述了传统美食的制法,甚至将诸如“大菜类”的菜谱及宴席料理顺序都详列无遗。从以上细节介绍,读者已可知此书实为一部图文并茂的清代民俗百科全书。
关于该书的学术利用价值,因原文阅读不便,仅有少数专家在诸如关于清代中日贸易、日本搜集清朝情况及编撰的书籍、清代建筑、清人发式及服饰的样式、清代民间讼状及各种文书的书写款式等论述中偶有提及,其资料价值还远远没有被深入挖掘,相信该书中译本出版后,其在清史研究各个方面的资料价值将会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
这次中华书局翻译出版的《清俗纪闻》,由谙熟日语文言文的方克先生和孙玄龄先生合译,底本采用的是黑白线描刻本,除将原文详细分段、制定标题和编制了目录外,译者还依据日本公文图书馆所藏的彩图本对正文中的黑白插图作了详尽的注解和色彩说明,并在书前附有彩图本的部分原图,以便读者对日文原书原貌的了解。
本书可为文学、历史、民俗、艺术、建筑、文物等方面的研究者及爱好者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也是一部很有收藏价值的书籍。(转引自《新闻出版报》,此文作者略有增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陈华文]论魏晋南北朝风俗演变及趋向
下一篇:
[萧放]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学术文摘
理论政策
经济生态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字
民族史学
世界民族
民族地区发展
新疆研究
西藏研究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应用
访谈笔谈座谈
书评文萃
田野研究
随便看看
成济为何会成为司马昭的“替罪羊”
花无缺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评价如何
初入中原之时的郭靖,搁现在身价几何
回顾辛亥时期安徽政局风云:倪嗣冲与
《国王与皇帝:查理曼大帝新传》
明朝是中国史上最残暴王朝 20任皇帝
秘密社会与赵树理创作的“古代性”
成语学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
李鸿章一生:联姻成就家族网络后人有
成语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意思解释 不
历史人物
帝王
后宫
武将
文官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三国人物
水浒传人物
红楼梦人物
封神榜人物
古代美男
古代美女
巾帼英雄
佛教人物
道教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
武侠人物
外国人物
外国领导人
历史学
史家论史
观点
史学评议
国外史学
治学心语
历史考据
历史名人
古今文献
学科简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词条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豪门秘史
皇朝秘史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佛教故事
道教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伊斯兰教故事
其它宗教故事
恐怖、悬疑、灵异
史记故事
文化故事
名人故事
幽默笑话
智慧、哲理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其它故事
中国史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专门史
党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中国古代史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世界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中国近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中国现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人物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埃及神话故事人物
北欧神话故事人物
其它神话故事人物
民族学
学术文摘
理论政策
经济生态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字
民族史学
世界民族
民族地区发展
新疆研究
西藏研究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应用
访谈笔谈座谈
书评文萃
田野研究
世界历史
世界战史
世界文史
世界名著
世界野史
世界名人
欧洲历史
亚洲历史
非洲历史
美洲历史
美国历史
日本历史
英国历史
军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短故事
名人与佛
文史百科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名著
成语典故
中国文化史
科举
古代官职
寓言故事
百家姓
文化名家
周公解梦故事
历史典故
谜语故事
名人名言
野史秘闻
帝王野史
野史趣闻
历史剧
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民间说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名人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国际
老照片
年代写真
战争记忆
人物旧照
奇闻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