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神话—原型理论拓展译学研究空间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2013年 郝日虹 参加讨论

    翻译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一直以来,学界也不断致力于从其他学科引入可供借鉴的理论资源深化翻译学研究。作为涉及哲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个人文社会学科的神话—原型理论,将其引入文学翻译研究,对于拓展文学作品的可译空间具有积极意义。
    近日,记者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了解到,由该院副教授苏艳主持的《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课题,获得2012年度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该课题试图通过探讨神话—原型理论引入文学翻译研究的合理性、神话-原型理论对作品翻译的启示等问题,为当前文学翻译中的基本理论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神话-原型理论特质使其被引入文学翻译研究成为可能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将神话和原型这两个概念相提并论,是因为二者互为表征。神话是原型的载体,原型则是神话中稳定性成分凝结成的模式。原型批评的创始人诺思洛普·弗莱曾在他的著作中表示,神话就是原型。不过为了方便起见,当时涉及叙事时,称为神话;而在谈及含义时,便改称为原型。”苏艳说。
    苏艳告诉记者,将新的理论引入翻译研究不应当是突兀的,必须先进行合理性论证。无论用什么理论研究文学翻译,语言转换、文学表达以及文化交流这三个方面都是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因此,若想将神话—原型批评运用于文学翻译研究,厘清这一理论和语言、文学、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苏艳表示,根据语言的人类学研究显示,语言的起源和演变与神话有着割舍不断的牵连。“神话是以一种独特的感知方式表达人们对世界的判断或解释。因此,它承载着一个民族基本的世界观、哲学观、价值观和宗教观等。这就为不同文化模式的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苏艳说:“由此可见,语言、文学、文化作为文学翻译最基本、最关键的领域,神话不仅是这三者的本源,也在它们后来进一步发展中留下了或隐或显的印记。正是这一特质,使得神话-原型理论被引入文学翻译研究成为可能。”
    保留神话印记有助于丰富翻译作品的内蕴
    谈及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作用价值时,被采访学者普遍认为,这一理论对于把握翻译作品、尤其是文学经典的深层内蕴具有积极意义。
    黑龙江大学翻译科学研究所所长黄忠廉表示,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多隐含着“神话”潜文本。譬如作品中那些着隐喻哲学观、宗教观、价值观的古老咒语、民谣、巫歌、方言、古语等,往往与神话有着渊源。在翻译这些“神话语言”的时候,应当注重挖掘其内在潜藏着的隐喻义或象征义。这对于传达译介作品深层次的哲学、宗教、价值理念不无裨益。
    苏艳以《西游记》中译外为例,向记者介绍了翻译过程中保留“神话语言”的重要性。“《西游记》中,屡屡出现描述季节变换或打斗场景的诗体套语。这些诗体套语一方面显示出对古老文学传统的承继——因为文学史上年代越早的诗歌,套语使用就越多;另一方面,诗体套语的重复出现使文本形成一种空间上可见的节奏。”苏艳说:“遗憾的是,多数因为英文译者或视其与情节无关,或认为其多余重复,或者觉得不易于翻译,最终予以放弃,将一部具有神话—原型特质的寓言小说简化一部以娱乐为主的通俗小说。相较于原著而言,有些译本的内蕴已然大打折扣。”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宏印对此亦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注重在文学翻译中对神话系统进行保留,可以促使一个民族更加了解另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比如《红楼梦》开篇提到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就是一个神话母题。它隐喻着当时封建社会结构的自撑与修补,渗透着轮回的宗教理念。如果在翻译时将其删减,随着而来的就是《红楼梦》价值内涵的失落。
    “神话—原型理论的引入,树立起了译者对语言和文学神性起源的意识,促使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达作品里隐喻的原始文化形态和深层次精神结构等内容。这不仅拓展了翻译作品的可译性范围,还丰富了文学翻译作品的内涵层次。”苏艳总结道。
    理论体系有待完善 实践运用亟需加强
    王宏印表示,神话—原型批评引入翻译研究,对于探索经典作品、特别是民族史诗的翻译具有启发意义。不过,要使这一理论能够在翻译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还应当在理论体系构建方面下功夫。比方说,可以结合神话-原型理论的特质,归纳总结出相关的翻译策略或翻译技巧,建立起具体的指标体系。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景华则认为,尽管神话-原型理论可供翻译研究引用的理论资源比较丰富,但却存在着概念比较抽象的“短板”。然而,翻译研究毕竟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借鉴引用时,必须与翻译文本的话语分析结合起来,方能使这一理论焕发出生命力。
    苏艳表示,除了富含神话—原型意象的诗歌和小说以外,在翻译一些具有类似特质的散文和戏剧时,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比如《庄子》中富含大量的神话典故;又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就影射着俄狄浦斯的神话情节。“这将是我今后研究的关注点之一,相信这对于深化理论体系和提供实践参考都是有好处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