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当前“族群”和族群理论的应用在一定范围内泛滥,有取代“民族”概念的趋势,应该引起注意。两个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不能互相取代。“族群”概念应是“民族”概念的补充,是对“民族”的细化研究。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含义和关系,有利于正确地指导民族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民族;族群;主观认同;民族识别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3)01-0012-005 当前,“族群”和“族群”关系已成为当代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我们承认,“族群”和族群理论的引入和探讨对我国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进行细化分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某些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族群”和族群理论的应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泛滥之势,“族群”概念在某些研究领域大有取代“民族”概念的趋势。民族研究不仅是学术范畴内的问题,而且也是涉及民族实体权力和利益方面的问题,民族研究工作者必须弄清二者的关系,把“民族”和“族群”放在国内、外不同历史文化及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明确的界定,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和关系,统一认识,运用科学的理论正确地指导民族工作实践。 一、“族群”概念的出现和使用情况 “族群”概念是英文ethnic group一词的汉语译法。英文中的ethnic一词来自希腊语ethnos。英文中的ethnic group一词来自希腊语ethnikos(ethnikos是ethnos的形容词形式(注:《全球场景下的“族群”对话》,纳日碧力戈,《世界民族》,2000年第一期。))。ethnikos在希腊文中表示“习惯”、“特点”等意义,在英语中表示具有语言、种族、文化和宗教特点的人们共同体。ethnic group(“族群”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人类学界广泛运用起来的。这一词汇以“族群”的译法进入中国是受港台学者的影响,是先到美国和欧洲留学的台湾学者首先把ethnic group译为“族群”。到了八、九十年代,大陆学者开始引用“族群”这个新名词,现大多数学者认同把ethnic group翻译成中文“族群”。 “族群”观念来自西方,是多种群体分类的一种方式。最早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的,被用来描述两个群体文化接触的结果,或是从小规模群体在向更大社会中所产生的涵化现象。(注:《论族群与族群关系》,周大鸣,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二期。) “族群”最早被收录在《韦氏新国际词典》(1961年第三版)当中,根据该词典的定义,“族群”有如下含义:非犹太教或非基督教的异教徒;具有文化传统、心理特质和体形特征的共同体;起源于异邦的原始文化。(注:《全球场景下的“族群”对话》,纳日碧力戈,《世界民族》,2000年第一期。) 在西方,随着“族群”概念的广泛使用,对这一概念的研究也深入开展起来,也就繁衍出“族群”的多种含义。《麦克米兰人类学词典》:族群,是指一群人或是自成一部分,或是从其他群体分离而成,他们与其他共存的、或交往的群体具有不同的特征,这些区分的特征可以是语言的、种族的和文化的;族群这一概念包含着这些群体交互关系和认同的社会过程(注:《论族群与族群关系》,周大鸣《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二期。)。 国内有关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英文文献中关于“族群”的定义不少于二十种。(注:《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孙九霞,《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二期。)其中对港台和大陆社会人类学界影响较大的是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定义“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而对他们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这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族群”。 随着改革、开放后国际学术交流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国内人类学界开始频繁接触到国外人类学研究中的ethnic group这一词汇。我国人类学研究者大都有学习外语专业或到国外学习的经历,他们接触和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机会和条件比其他人多,当然,他们的这种学术背景也更易于吸收和接纳国外的理论。他们在大量介绍和引用族群这一概念的同时,也试图重新定义这个词汇,以适应中国国情的田野工作。由于研究者理解和观察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解释。 覃光广等主编的《文化学词典》中对“族群”的解释是这样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根据一组特殊的文化特质构成的文化丛或民族特质而在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它在宗教、语言、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的整体方面的特征,以及在民族和地理的共同渊源上,使它有别于其他的社会群体……” 吴泽霖主持编纂的《人类学词典》对“族群”的解释是:“一个由民族和种族自己聚集而结合在一起的群体。这种结合的界线在其成员中是无意识承认,而外界则认为它们是统一体。也可能是由于语言、种族或文化的特殊而被原来一向有交往或共处的人群所排挤而集居。因此,族群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它可用来指社会阶级、都市和工业社会中的种族群体或少数民族群体,也可以用来区分土著居民中的不同文化和社会集团。族群概念就这样综合了社会标准和文化标准。”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周大鸣主张:“族群”是指一个较大的文化和社会体系中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群体。其中最显著的特质就是这一群体的宗教的、语言的特征,以及其成员或祖先所具有的体质的、民族的、地理的起源。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周玉蓉认为:“族群”是指包含着共同文化标示,有着强烈的族内同一感的群体。 广东民族研究所的孙九霞对“族群”的界定是:在较大的社会文化体系中,由于客观上具有共同的渊源(世系、血统、体质等)和文化(相似的语言、宗教、习俗等),因此主观上自我认同并被其他群体所区分的一群人。 北京大学的马戎认为“民族族群(ethnic group)不仅指亚群体和少数民族,而且泛指所有的被不同文化和血统所造成的被打上烙印的社会群体”。“族群是人类社会群组层次划分之一种”。“族群意识是后天形成的”。“族群以生物性和文化性为代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