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2006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综述(10)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尹虎彬空间 刘亚虎 汤晓青 尹 参加讨论

    注释:
    

    [1]首届中国佤族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06年8月),以下未注明出处的论文均同此。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3]《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4]《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5]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6]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7]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8] 《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9] 《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0] 《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5期。
    [1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2] 《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5期。
    [1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4] 《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15] 《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16] 《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17]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9] 《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20]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1]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国民族》2006年第5期。
    [22]《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3]《西藏研究》2006年第2期。
    [24]《西藏研究》(藏文)2006年第1期。
    [25]《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 8期。
    [26]《西藏艺术研究》2005年1期。
    [27]《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4期。
    [28]《西藏研究》2006年3期。
    [29]《西藏研究》(藏文)2005年2期。
    [30]《西藏研究》(藏文)2006年1期。
    [31]《中国藏学》(藏文),2005年2期。
    [32]《攀登》2006年1期。
    [33]《西藏艺术研究》2006年第2期。
    [34]《西藏研究》2005年第2期。
    [35]《西藏研究》2006年3期。
    [36]《安多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37]《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1期。
    [38] 民族出版社2006年7月。
    [39] 民族出版社2006年9月。
    [40] 民族出版社2006年9月。
    [41]《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42]《艺术教育》2006年第3期。
    [43]《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新模式》,文见《中国民族报》2006年9月22日第9版。
    [44] 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
    [45]《呼唤玛纳斯》
    [46]《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47]《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48]《语言与翻译》(柯文版)2006年第1期。
    [49]《语言与翻译》(柯文版)2006年第3期。
    [50]《新疆柯尔克孜族文学》2006年第5期。
    [51]《新疆柯尔克孜族文学》2006年第3期。
    [52]《学术探索》2006年第3期。
    [53]《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 第1期。
    [54]《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55]《伊犁师范学院学报》(哈萨克文)2006年第2期。
    [56]《木拉》(哈萨克文)2006年第3期。
    [57] 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2006年12月。
    [58]《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9]《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60]《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国民族》2006年第5期。
    [61]《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第1期。
    [62]《音乐创作》2006年第3期。
    [63]《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64]《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 年第 2 期。
    [65]《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66]《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第1期。
    [67]《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
    [68]《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
    [69]《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70]《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71]《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72]《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73]《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74]《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
    [75]《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4期。
    [76]《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77]《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78]《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
    [79] 杨义,《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金、西夏、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三联书店2006年4月版。
    [80] 彭书麟、于乃昌、冯育柱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81]关纪新主编《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4月。
    [82]夏冠洲、阿扎提·苏里坦主编《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83]《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谫论》,《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1期。
    [84]《“世界文学”概念的建立与跨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站位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4期。
    [85]《“文化混血”: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构成论》,《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1月。
    [86]《全球化·少数民族·中华美学》,《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2期。
    [87]《西北少数民族文艺理论研究刍议》,《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期。
    [88]《比较文学视阈下的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期。
    [89]《边缘的崛起——族裔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口头诗学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意义》,《民族文学》,2006年4期。
    [90]《民族身份与作家身份的建构与交融——以作家鬼子为例》,《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3 期。
    [91]《谁是少数民族作家?——对作家“民族身份”的文学人类学考察》,《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3期。
    [92]《文化撕裂、文化身位与少数民族诗歌的文化认同问题》,《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3期。
    [93]《语言压力与文化潜对话——对汉语诗的一种文化解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年5期。
    [94]《多元文化主义与藏族母语文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8期。
    [95]《人与自然: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生态创作概述》,《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期。
    [96]《重返草原——论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动物小说的生态意蕴》,《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9期。
    [97]《边地梦寻——一种边缘文学经验与文化记忆的探勘》,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98]《现实中的真实与本土化的魔幻——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1 期。
    [99]《言说方式的迷误——以云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为例》,《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3期。
    [100]《一朵迟开的鲜花——中国哈萨克文学研究综述》,《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4 期。
    [101]《当代文学中的新疆塑造与表达》,《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4期。
    [102]《新疆少数民族现代诗人唐加勒克与穆塔里甫作品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期。
    [103]《当代台湾原住民作家的身份认同》,《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