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及其现代建构(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雷勇 参加讨论

    从文化、文明交流史的角度看,文化碰撞后通常会发生两种基本情形:(1)处于强势地位的文化凭借自身的优势,通过不断深入接触来影响或同化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同时,强势文化在影响相对弱势文化时,通常也或多或少地吸收异文化的一些有益的文化成分。⑥(2)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遭遇异文化时,会自发地进行自我反省,往往表现出对自我文化的一种批判与反思,以及围绕异文化与自身文化何去何从或两种文化如何相处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跨界民族而言,他们身处两种文化包围之中,这种反思更为直接和真切,尤其是当少数群体遭遇强大的异文化裹挟时,社会精英们要么主动融入异文化的主流之中,要么通过社会行为方式唤起本族群的祖先记忆以强化本族群文化的完整性与稳定性,这种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记忆”。⑦
    对于跨界民族而言,文化反省后随之而来的是在文化层面进行适应性调整。这种调整是对被强势异文化包围的必然回应。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国家疆域相对稳定,民族跨界而居已成常态,无论是处于和平跨居的状态,还是处于抗争分裂的状态,绝大多数跨界民族必须接受这种基本现实,并在文化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与适应。跨界民族在文化层面上的调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其目的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起到族群凝聚与社会动员的作用。跨界民族文化层面上的调整通常分为表层与深层两个层次,涉及日常生活、传统习俗、语言文化、心理适应等方面。表层的调整或是应对异文化压力之需,或是在基本适应的情景下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而深层的调整旨在通过强化的行为方式以增进本族群的社会凝聚。
    跨界民族在经历上述文化层面的冲突、反省和调整之后,形成文化认同。可以这样概括跨界民族文化认同的基本逻辑:文化碰撞(冲突)→文化反省(批判)→文化调整(适应)→文化认同(自我与他者)。文化认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经历相应阶段之后的行为方式,诚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说:“文化认同性的动态性及其变形表现在不同文化群体的交往之中以及随后的涵化过程。”⑧
    2.跨界民族文化认同的基本功用。跨界民族由于身处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环境之中,在同其他族群发生联系时通常会形成一种模糊的族群边界,这种族群边界的巩固与发展通常取决于“地方性知识”和社会情境的交互作用。在此过程中,族群基于自身文化的符号和历史记忆,通过“自我”(我族)与“他者”(异族)等区分类社会行为来强化身份认同。“‘族群自称’常是最有效的族群认同与族群边界的符记,有共同称号的为同一族群,以区别于使用不同自称的人群。”⑨由此可以推论,认同是建立在区分之基础上的社会行为,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亦是如此。
    在现实中,跨界民族通常是所居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有时其中一部分在一国是少数民族,有时都是所在的国少数民族,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形,跨界民族在进行文化认同时,都伴随“区分”的社会行为。这种“区分”一方面体现在跨界民族作为少数民族与所在国主体民族之间的区分,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这些特殊的少数群体对自身身份的确认。中东地区的库尔德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中东的古老民族之一,库尔德人由于诸多原因至今仍然没有自己的国家,而是作为少数族群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等国家,与所在国其他族群的关系在总体上呈紧张状态,他们的身份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以致库尔德人在这些国家一直试图通过社会区分来强化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⑩
    跨界民族文化认同的第二个基本功用是,通过认同行为的实现以增进族群内部的凝聚力。尽管凝聚力始终是每一个民族都在刻意弘扬与维系的重心,但在实现形式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前现代民族是靠“共同的名称、共同祖先的神话、共享的历史记忆、某些共同的文化因素、与故土的联系、社会精英的心理意识”(11)等形式来强化,而现代民族则是由其“共同文化和共同法律来界定”。(12)当跨界民族自身文化遭遇来自异文化的强大压力时,跨界民族中的精英分子会选择文化认同方式,以唤醒本族群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以及文化所赋予、联系的身份与权利,这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社会过程。当跨界民族完成这一社会化过程之后,经由文化认同而实现的族群内部凝聚力也就得以增强,从而保证本族群在身处异文化的包围之中能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跨界民族文化认同还具有社会动员的功用。在一些存在跨界民族问题的地方,跨界民族中的精英分子通常会运用历史解释、教育感化、传媒影响、宗教联系和政治参与等方式来增进本族群的文化认同,这些方式或多或少地都包含文化的元素。精英分子之所以采用文化认同来进行社会动员,是因为文化认同作为一种集体行为,其“形式是由个体或集体的经验创造的,由习惯、风俗和记忆来教授的,它们往往受过了经久的考验”。(13)
    3.跨界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影响。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及其相应行为通常会影响到族际关系甚至相关国家之间关系,原因在于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是其政治认同、民族认同、社会认同和地域认同的重要基础,(14)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其他认同的走向与发展。可能也正是由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人们对跨界民族文化认同的认识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因此,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要千方百计地采取一些强制措施,诸如在文化层面强行推行主体民族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或行为规范,对处于弱势地位或边缘地位的跨界民族之文化采取压制性措施或忽略的态度,企图实现强制同化,但这类做法通常收效甚微。比如上面提到的库尔德人问题,在土耳其,库尔德人是仅次于主体民族的第二大群体,但自1923年以来,土耳其政府并不承认该族群,禁止在学校和公开场合使用库尔德语,企图以强制同化的政策使库尔德人丧失其认同,进而建立一个族群同质化的国家。这些政策没有取得成功,反而激起库尔德人的反抗。(15)直到今天,库尔德人问题一直是土耳其政府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