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陈春声]乡村的故事与国家的历史(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 陈春声 参加讨论

    “灵感宫”现在被当地人依谐音转称为“娘感宫”,是一座极不起眼的蕞尔小庙:
    灵感宫在石壁头山脚下,宽广数尺,正中有浮雕石壁,天后肃穆居中而坐,二使女侍于两侧,宫门横额镌“灵感宫”三字。[22]
    康熙年间自称为“上林氏”的一位当地乡绅指出,开村之前“灵感宫”就是莲花山边的若干小村落的“境主”:
    尝考山边草洋内则有陆厝围,坑埔之南则有周厝围,此乃前人屋居,后搬为田。至万历、崇祯又遭水堆积为埔,本里各姓俱有田在焉。又石壁头小墩下则为境主天后娘灵感宫,驿后、胜塘、后沟则为诸姓里居。此先人传习,以为元初之烟址也。[23]
    当地文人相信“灵感宫”建于元代,并以此作为樟林人早已在本地定居的历史证据,是经过一番细致的考据的:
    从宫名冠以灵感二字推断,此神宇当建于元代中后期。元文宗天历二年,加海神天妃封号共八字,其首两字为“灵感”,加后之全封号为:“灵感助顺福德徽烈广济辅圣庇民显佑护国明著天妃”。四十三年后之明太祖洪武五年改封为“昭孝纯正乎济感应圣妃”。又三十七年后之成祖永乐七年再改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慈弘仁普济天妃”。樟林先民名天妃宫不用汉人封号而用蒙古人封号,其原因只能是此神庙之盖建,当在元文宗天历二年之后,元王朝覆灭之前,至迟不下于洪武五年。[24]
    实际上,历代皇朝对天后的褒封,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据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版的《敕封天后志》记载,与天后信仰有关的敕封中,“灵感”二字最早是南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出现的,是年天后之父被加封为“灵感嘉佑侯”。而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对天后的封号则为“护国辅圣庇民显佑广济灵感助顺福惠徽烈明著天妃”[25],与前引之考证不同。另外,据明末清初成书的《天妃显圣录》记载,天历二年的封号是“护国辅圣庇民显佑广济灵威助顺福惠徽烈明著天妃”[26],《敕封天后志》中的“灵感”二字在成书更早的《天妃显圣录》中被记载为“灵威”。更有意思的是,成书更早的《元史》的记载又与上引说法不同:“(天历二年冬十月)己亥,加封天妃为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赐庙额曰灵慈,遣使致祭”[27]。对天后信仰进行了开拓性研究的李献璋教授,据此认为《天妃显圣录》“列举的神号很多不正确,……诰文中的‘诰封二十字’,恐怕是‘一十字’的误抄,我觉得记作‘二十字’是恣意集中封号凑数”[28]。可见,讲元代天妃的封号已有“灵感”二字,很可能是清代人臆想的结果。但是,这完全不影响樟林人把壁头天后宫的庙名,作为推断先人活动遗迹的证据。
    1950年代初,灵感宫被毁,只剩下掩没于草丛之中的刻有天后和两位侍女像的一幅不大的浮雕。但这个庙宇曾经存在的事实,仍然被当地人不断的强调,因为它已经被视为村落的历史渊源主要标志。原樟林中学校长、本地公认的对樟林地方史最有研究的学者李绍雄先生,于1990年出版很有影响的《樟林沧桑录》一书,该书一再提到“灵感宫”的存在,强调:
    从宫的命名和建筑形式看来,灵感宫建于元初。作为樟林先民的‘元初烟址’的标志,应是可信的。[29]
    2、“暗芒宫”传说与开村初期的社会动乱
    嘉靖三十五年n林乡众筑寨合村的主要理由,是为了防御倭寇和海盗的骚扰。不过,城寨的建立并未意味着灾难的结束。从嘉靖末年至清代康熙初年,潮州地区与整个东南沿海一样,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经受了山贼、海盗为祸,南明与清兵拉锯作战,以及“迁海”等一系列动乱事件的冲击,地方社会一直处于动荡和重新整合的过程之中。樟林在嘉靖至崇祯年间多次被海盗进袭,不断经历着建寨──破寨──再建寨──再破寨的过程。有意思的是,有关这一时期本地天后崇拜的传说,也与海盗的故事联系在一起:
    樟东路天后宫,原名暗芒宫,年久后人误为暗巷宫。昔日乃祀于红肉埔村内。
    当日王化未敷,沿海皆盗。红肉埔亦是盗窟。独一妇性甚贞洁,虽居盗窟而不为盗,率子业渔。
    该村屡犯劫案,官府派员侦缉,有伪饰补?者,见该村出补竹器,多遗芝麻器中,察其居民,原非业农,何多有此物。而近一船被劫,恰多载芝麻,则该村所劫无疑。官府遂(派)大军,乘贼人除夕必尽回家度年,一网打尽之。
    固此妇本属善良,王兵来剿,玉石岂有辩乎?可是心地光明,吉祥自为之呵护,古人之言果非妄语。此妇先于前日白昼遇一老姥,谓之曰:“妇,汝不日若见龟爬出门限,大祸即至。宜即刻逃出里外以避之,且必负我同走。切记”。言讫,转眼不见。知为神明下示,遂牢记心中。至除夕祭祀祖先,桌上有此壳龟不觉倾落地上,拾之,更有跳出门外者。一时触动上日神明嘱语,必是宫中圣母。时已入夜,遂率其子收拾细软物件,同入宫中,背了圣母神像,逃出里门。官已来围捕矣。母乃匿暗芒中,因得免祸。
    益感天后神恩,后遂建庙于此,故名暗芒宫。[30]
    这个传说的蓝本是当地相当有名的“劫皇姑船案”故事:“野老相传,明之中叶,有皇姑楼船从此经过,沿海诸盗纠而劫之,红肉埔贼亦与焉”[31]。其时正是樟林开村前后的事情。“暗芒宫”实际建立的时间已不可考,有意思的是,这个流传至今的有关妈祖显灵的传说,与我们对明代中后期当地社会环境的了解竟如此的一致[32]。
    对本研究而言,这个传说中最有意思的内容有二,一是当时本地人“盗”、“民”难分;二是官兵平盗时玉石俱焚,百姓有散居小村迁入防守严密的城寨,与其说是防盗,更不如说是为了躲兵。而这些正是该时期潮州地方社会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至于官军侵害民间和百姓为逃避官军滋扰而搬入大村居住的情况,在当时的地方记载中也举不胜举[33]。
    “红肉埔”位于樟林村南面,早已无人居住,现在农民在此地耕作时,有时还可挖到一些烂砖破瓦,樟林人讲就是所谓“红肉埔村”的遗存。在以上的传说中,天后为了逃避兵祸而迁居樟林,这也正是明代中后期樟林人自己的经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