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都市民俗学拓展民俗学研究新领域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01-2 徐赣丽 张杰 参加讨论

    长期以来,民俗学一直将其研究视野聚焦于乡土社会,或多或少地忽略了都市。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都市型生活方式大面积普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模式,都市民俗学应运而生。
    在学者看来,都市民俗学的兴起不仅是民俗学的研究领域由乡村到都市的视角转换,也标志着民俗学顺应现代化潮流由传统向现代转化,传统的民俗学研究有望进入一个自我更新的新阶段。围绕都市民俗学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副教授徐赣丽。
     民俗学研究方法和范式有待开拓
    中国社会科学网:都市民俗学缘何兴起?有学者提到,与传统民俗学更为关注传统乡土社会的民俗不同,都市民俗学更强调关注城市空间里的民俗事象。在您看来,在研究内容和对象上,都市民俗学更为关注哪些内容?
    徐赣丽:都市民俗学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不仅指乡村人口进入都市,也包括乡村生活的都市化,都市型生活方式的大面积普及,以乡村传统民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国民俗学面临发展窘境。都市民俗学曾经是以都市市民的衣食住、信仰和岁时节日民俗为重点,以区分于乡村民俗研究。如日本都市民俗学是以城市社会或城市生活为对象,考察那里残存的或是生成的民俗。由于其方法与以往没有本质变化,视角、理念都没有更新,其关注的焦点或问题仍然是都市里的民俗传承。因此,在日本,都市民俗学兴盛了一阵子(1970-1990),后来就衰微了。
    但是我认为在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学科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朝向未来。换言之,中国民俗学要实现在当代社会的转型,不仅意味关注焦点从乡村转移到都市,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从传统民俗学向现代民俗学的转型,研究内容和对象超越以往民俗学所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和范式也有待开拓。
    我国传统民俗学不仅是把重心放在乡村,也主要以底层不识字或较少用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群体的口述和行为规范作为叙事的方式,或以民俗物和仪式来进行文化表征。都市民俗学要面对的不是以往那些不识字的群体,而是大量掌握现代通讯工具和技术的都市人,基于当下和未来中国中产阶级这一群体的生活方式的引领作用,我们或许应该对这类人加以关注;这也就意味着民俗学将超越阶级划分,把城市居民作为一个跨阶级的群体加以研究。总之,都市民俗学关注的内容不应再执著于都市里的文化遗留物,或奇特的古俗留存,有可能是经过不断变化适应了现代都市环境的传承下来的民俗,也可能是都市市民的生活文化,是都市日常生活中的非常事件。流行文化现象曾经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也可以进行民俗学学科视角的研究。
    都市民俗有着与乡村民俗明显不同的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学者认为,民俗学对都市民俗的研究不仅将拓展其研究领域,也有望构建新的民俗学研究理论。在您看来,都市民俗学的研究对于民俗学学科发展有何意义?
    徐赣丽:都市民俗有着与乡村民俗明显不同的特点,呈现更多的复杂性、变异性、趋新性、商业性、游艺性等。在城市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民俗学需要以研究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来拓展其领域,建构其新的研究方法,并为当下社会贡献更多的知识。因为以往对于简单社会里同质性很强的小社区的研究,常常无需借用过多理论阐释,或停留于浅表性的解释。而要对庞杂都市中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不得不借用更多的理论方法。中国的都市民俗学在面对新的语境和形势,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其中很多的困难,也有各种机遇。如我们在都市经常见到的一些传统民俗碎片,被资本和权力两只手用截取、移植、重构、跨界等做法,重新镶嵌在现代都市空间里。这些现象无法继续用以往本质主义的视角去解释,这必然催生新的理论和方法。
    和农村相比,城市有着一系列显著不同的特征,民俗学的田野作业通常是选择某一群体或某一地点进行,而都市的人群是流动的,地方或社区的同质性较弱,因此,需要专注于某一群体进行调研,而不是像过去对于调查的个案点进行特别的甄选。而要面对面地接触陌生人,并要与他们形成良好的田野关系,进行深入的交流,这不仅考验我们的能力,也会更为直接地强化我们的问题意识。因为我们不再是入村问俗、满足于分门别类的进行文化事项的搜罗和描述,常常忽略文化的主体本身的感受和经验的揭示。这些都将使传统的民俗学研究有望进入到一个自我更新的阶段。
    此外,当代都市里的民俗传承与传统乡村社会很不一样。可以是面对面的传承,也可以跨越时间或空间的即时或非即时的传播。传播途径的多元多样和广泛,超越传统任何时代,空间传播效度强过时间传承。都市民俗学面对和思考这些问题,必然会引发对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更新和发展。
    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学者提到,传统的研究乡土社会的理论方法并不能解决都市中出现的问题,都市民俗学在研究方法层面应该如何推进?对于推动都市民俗学的发展,您有何对策性建议?
    徐赣丽:都市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建立在对当下都市空间内生活文化的研究实践基础上,也就是关注当代社会文化现象,关注当代人的情感需要,借鉴相关学科方法,思考民俗学的学术问题。
    民俗学重视田野调查,如果能在都市中开展民俗学的调研,不仅能弥补大众文化缺乏具体生动事实描述之不足,也能弥补社会学研究较为忽略文化的短板。民俗学通常以那些没有被记载的群体的口述资料进行研究,现在都市的田野对象大都是文字的享有者,可以通过微信、博文、网络小说等形式来自我表达。以往在乡村进行田野,我们通过地方文化精英来进行地方知识的获取,而在都市进行田野,地方性知识或许已经成为文献中可以查阅的部分,换言之,地方性知识在都市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很多时候并不存在统一的地方性知识权威。这些都决定了都市民俗学将启用新的研究方法。缺乏经验的民俗学人如何在都市这个环境里跟媒体人、社会学家、大众文化研究者平分秋色。彰显自身特点,走出应有的贡献?确实是一个挑战。
    传统民俗学的研究更多从时间角度进行探本求源,而都市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因为更多是新的土壤上嫁接和综合的文化现象,因此,空间的维度变得更为重要。都市民俗文化的共同体更多可能是以职业和兴趣爱好共同结成的,而更多呈现趣缘和业缘的特征,而不是出于共同的地缘、血缘和亲缘关系而形成。因此,民俗学的研究也许需要借鉴艺术学等学科理论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