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陈泳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背过身去的大娘娘》是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泳超教授的新作,封面上那一道朴素的黄,似是从晋南大地无边无际的山间塬上撷取而来;而那含羞凝睇,却始终未得回头相视的古装女子,则必定是娥皇、女英两位“娘娘”在人间的化身了。长期以来,她们一直躲在漫漶的历史风尘背后,是一场因缘际会,让陈泳超教授历经八年的学术苦旅,用知识和理性之光照亮了她们的面容。 不同于艰深难解的高头讲章,我们不妨认为这本书其实只是用别样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尧王见舜贤能,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他为妻。聪慧美丽的姐妹俩为当“正宫娘娘”争执起来,展开了一系列“比大小”的竞赛。最后姐姐娥皇落败,不由得面露愠色;而妹妹女英虽然胜出,却自愧不应与姐姐争地位,便主动躲出去歇宿……这个故事既以历史记载、神灵崇拜为基础,又富于人间的生活情味,而在山西洪洞地区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它又被赋予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了当地的信仰传说。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姐妹俩双双被当地民众尊奉为女神娘娘,她们的故事不但人人耳熟能详,而且俨然成为了当地祀神仪式合法性的有力旁证。如今,陈泳超教授担负起振木铎者的责任,跋山涉水,访踪觅迹,通过这本新著,将传说带出它所生长的那片古老大地,带到了读者的面前。 不同于以文本为中心的传统民间文学研究范式,《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将传说当作在地方生活世界中持续发生作用的一套话语体系,通过在山西洪洞地区持续、深入、严谨的田野调查,来理解和分析地方民间传说与人群的各种实际关系,尤其关注传说演变的动力机制。一方面,作者对各种经典的民间文学乃至社会学、人类学理论旁征博引,构成了此书扎实的学理基础;另一方面,作者并未局限于对前人创设的简单套用,而是灵活转化、积极创新,结合实地田野调查结果和地方特色对理论进行了发展乃至新的建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处乃是“传说动力学”的提出。“传说动力学”意味着作者要在田野调查的情景语境中探讨作为地方性知识存在的传说,考察某一传说“之所以被这样讲而不是那样讲”所反映出的讲述者动机,以此证实讲述者如何自觉推动了传说的变异。在国内民间文学研究者苦苦思考如何处理“语境”与“文本”的关系时,传说动力学的研究实践无疑是迈出了崭新的一步,为观察语境和文本的互动机制提供了十分有效的路径。 如果说理性的学术思考是支撑这部书的“骨骼”,那么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则构成了温暖可感的丰满血肉。犹记得陈泳超教授曾望着车窗外宏伟壮美的黄土高原动情地说过,山西的土地承载了太多古老的历史,每一个村庄,每一点乡音,都可能从《左传》或更早的时代走来。从王侯的墓葬,到古雅的村名,山西大地就是先秦文明活生生的见证。心怀爱与景仰,他在写作此书的时候倾注了远超学术研究之外的心力。面对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民,他更是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此外,这也是一本富有文学性的著作。无论是对仪式场景的生动描写,还是字里行间不经意透出的幽默笔调,都折射出作者的文学修养和诗性才气。近年来,对“民间文学志”的提倡逐渐兴起于学界,许多学者呼吁将民间文学这一学科回归“感受之学”和“生活之学”。而这本新书,正是通过翔实的调查、丰厚的积累默应了这样的呼吁。我相信,《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定能让走近她的人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