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中华读书报》座谈:人类学究竟是什么(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华读书报 2007年6月6日 陈洁 整理 参加讨论

    3 最小的人类学是一种他者的眼光 
    ■梁永佳(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什么是最小意义上的人类学?我们该达成一个共识。最小的人类学是一种他者的眼光,是研究他者,不研究自己。它的背后是比较的方法。最小意义上的人类学需要三种东西:第一是比较法,第二是坚实的田野工作,第三是比较强的社会理论的视野。
    我们在研究现实,不是想象的现实,而是那些被研究的人,他们呈现的那些现实。人类学的他者的眼光在这一点上是最重要的,这并不是说人类学家不能研究自己,不能做自己最熟悉的民族,但前提是具备一种他者的眼光。因为你只有看到别人才知道自己是谁,因此他者的眼光是最小的人类学,是比较法。
    第二是坚实的田野工作。这是我们跟很多学科分不开的地方。现在很多人文社科学者都在搞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其实是艺术学,历史人类学其实是历史学,经济人类学其实是经济学。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的研究变成人类学研究?一是学科的历史造成的,第二就是大家都意识到田野的重要性。比如历史系的人去农村看一些文献、碑刻来补充正史的研究。人类学跟他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不是基于民族识别基础上的民族史、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研究,不是关于民间风俗的研究,不是关于所谓农村社区的研究,那是农村社会学。也不是去乡间抄碑文。人类学的田野最重要的是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到要研究的那些人当中,尽其所能做一个他要研究的人,及其所呈现的世界。
    第三,要有较强的社会理论视野,还是跟田野有关。人类学之所以去做田野是因为背后有一整套社会理论在支撑,马克思、韦伯、涂尔干是不可能绕过的。社会理论的视野很重要,并不是要学习西方社会科学理论,沿着西方的脉络来研究中国。世界上所有的社会和文化,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历史、大文明,都有自己的社会理论,丝毫不亚于世界上最流行的社会理论。只有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去研究他者,你才有比较的眼光,而不是拿西方的概念来研究中国。我们甚至可以把西方社会思想当成我们的研究对象。
    4 不一定要太在意别的学科侵袭,把自己的庄稼做好就行
    ■王建民(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现在各种媒体和平台上,人类学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其内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也没有共识。比如中国的民族经济学,实际上是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学,但很多相关专家会给自己加一个头衔“经济人类学家”。艺术人类学也一样,对艺术、文化、社会感兴趣的一帮人在做,还成立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实际上不是人类学家,而是艺术某个行当,比如艺术理论,艺术评论,美学的,界定的时候,有学者说“艺术人类学就是借鉴人类学的视角,做的艺术学研究”。
    对此我们怎么看?我觉得无所谓,我们可以学微软对付盗版的办法,盗版多了,会有一个更大更宽的环境。西方的人类学实际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自己做研究时,有所谓“原教旨主义人类学”的做法。但其他学科包括大众媒体借用人类学的概念,是好事。在公众领域,我们应该想办法去普及和交流人类学的东西。包括跨学科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探索。一个学科总是有发展的空间。我们不一定要太在意别的学科的侵袭,把自己的庄稼做好就行。
    公众形象这个东西要慢慢地树立,但底线和原则还是要适度地体现。跟其他同行对话时,应把这个理念包括进去。在此基础上再各自有一些东西,才好操作,这样在公众中的形象也不至于太分裂,至少有共同的东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