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下思想文化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就是,民间信仰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对待和处理民众生活中的民间信仰问题,一直以来既是政府部门,也是思想文化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它是民众日常生活流中难以屏蔽的一个元素,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融于一体。 《当代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 (以下简称《当代》)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著者以点带面,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田野资料条分缕析,综合运用民俗学、宗教学、文艺学、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当今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的互渗和交融的形态特点、内在结构、实际功能、地位作用、问题对策等。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论述了作为民众独特生活图像的民间信仰。《当代》一书通过温州平水王庙祈愿仪式、徽州宏村村落布局与民居设计、年节、江南稻作文化区的鸟信仰以及当下领导阶层、知识精英的面相论及星座运势等不同层面的田野和文献资料,阐述了当代民间信仰是一种不脱离生活的实用性信仰,与农耕渔猎、盖房买房、生老病死、养育嫁娶、读书上学、外出行商、打井造桥等交错纠缠,它是民众日常生活的一种形象状态,即生活相。从民间信仰的形态特征而言,主要分为生活惯制型、艺能活动型、巫术禁忌型、类宗教型。 其次阐释了当代民间信仰在民众生活中的内在机制、功能与地位。《当代》将民间信仰归结于民众生活,生活决定信仰。通过婚丧嫁娶、宗族、风水等日常生活的实地调查个案与历史文献资料,阐释了民间信仰是民众生活内在结构的重要一环,其传承方式除了传统的口耳相传外,现代传媒也成了民间信仰的载体。论著在论述民间信仰的基础上,从国家意识与日常生活层面总结了他在民众生活中的功能与地位,重点论述了民间信仰在增强国家族群意识及民族凝聚力;指导民众生产生活、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和谐天地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民间信仰在民众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失的环节,不可缺少的精神依托。 最后,反思了当代民间信仰生活相,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当代》首先梳理了20世纪民俗学视野下“民间”概念的流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整个世纪民间信仰政策的得失利弊,指出民间信仰在当下语境中重构与复生,它将成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适度运用对建构和谐的国际关系有一定的助益。 总之,该著作综合运用田野调查、历史文献、方志、碑碣等资料,对我国现当代思想文化研究中一个尚未开发的新领域——民间信仰进行了全面、整体的考察与分析这一研究有利于人文学科建设的持续进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对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凝聚民族性具有实际效用。 (毛巧晖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