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神话学与“中华文明探源”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作者提供 叶舒宪 苏永前 参加讨论

    叶舒宪(1954—),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比较文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批入选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先后赴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荷兰皇家学院、莱顿大学,新西兰奥塔古大学等世界名校讲学。著作有《中国神话哲学》、《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的原型重构》、《〈诗经〉的文化阐释》、《老子与神话》、《〈庄子〉的文化解析》、《高唐神女与维纳斯》、《阉割与狂狷》、《中国古代神秘数字》、《文学与人类学》、《熊图腾》、《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等三十多部。译著有《结构主义神话学》、《活着的女神》等。主编有“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湖北人民出版社)、“文学人类学论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神话历史丛书”(南方日报出版社)和“神话学文库”(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主要致力于文学人类学、比较神话学研究。
    苏永前(1978—),甘肃庄浪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文学人类学研究。
    

    苏永前:叶老师,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胡政平先生委托,很荣幸能对您作一次学术访谈。近年来,在推动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学科发展上,您不断取得突破。2009年初,由您领衔申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批准立项;2010年底,由您任首席专家组织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又顺利中标,这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建所以来第一次获得国家重大招标项目,无论是对国内文艺学还是比较文学等学科的知识更新,都具有前沿性的探索示范作用。今天我打算以“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为中心,向您请教一些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从神话学角度进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在目前国内学界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另一方面,您主持的这个课题、委托访谈的刊物以及我本人,都与甘肃有着特殊渊源。在“文明探源”项目开展前后,您曾五次赴甘肃各地进行田野考察,《甘肃社会科学》又是甘肃省的名牌刊物,我本人则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人,本科、硕士阶段都在省会兰州度过。今天的问题我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
    苏永前:据我了解,“中华文明探源”是新世纪以来国家重点科研工程之一,也是学界的一个热点领域,请您就自己研究的相关背景做一个介绍。另外,在一般人的理解中,“中华文明探源”似乎主要是考古学界、历史学界的事,您却提出从神话学立场出发进行“探源”研究,这样一种研究立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叶舒宪:“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是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目前唯一的院级重大A类项目,计划今年底完成,目前已推出部分阶段性成果。和已有的考古学、历史学的“中华文明探源”不同的是,本项目增加了神话学的维度,以弥补“探源”研究中的不足。神话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诞生于19世纪后期,在20世纪发展迅速,吸引了来自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学、比较宗教学和比较语言学等许多学科的学者,共同参与到神话学的研究中,带来多学科交叉后的知识整合效果。中国神话学起步较晚,1902年“神话”这个词才经由日本引入中国,之后出现了两种主要的研究趋势:一是文学领域的神话学研究,一是史学方面对于神话传说时代的研究。文学方面主要有茅盾和谢六逸等人,像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ABC》、谢六逸的《神话学ABC》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史学方面主要是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辩”派。不过,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以上神话学研究,一个侧重对文学文本中的神话进行梳理与重构,一个侧重将中华古史上的圣王体系还原为神话传说,都未能有效地结合考古新发现,从跨学科整合的视野展开“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继20世纪国家最大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后,21世纪初国家又启动了后续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国家工程的形式,动员众多领域、众多学科的专家共同攻关。参与这个工程的专家主要来自考古学界,此外还有历史学、古植物、古动物、科技史,甚至化学、天文学等十多个领域的专家。令人疑惑的是,这么一项大型学术工程,却唯独缺少了神话学方面的参与,而文明起源期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又恰恰与神话学息息相关,因为那时候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全都是神话式的。所以,我们的研究就是基于文明探源研究中存在的知识空缺问题,参照国际学术界比较神话学与文明起源研究交叉、互动的丰硕成果,提出比较神话学视野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一方面给国家“十一五”期间最重要的学术工程提供本专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下的神话学研究,探索跨文化、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与人文学术创新的方向,突出“四重证据法”的方法论意义和应用广度,使中国的神话研究尽可能与国际前沿接轨、对话,并对国际学界的神话学和人文学科产生影响。
    苏永前:这实际上是对您一贯倡导的“跨学科研究”的一次新的实践,将地上、地下的文献资料、民族志资料以及实物和图像资料整合起来,进行立体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