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刘锡诚]在历史比较中再现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文化报》2013年2月 刘锡诚 参加讨论

    在岁时节日民俗研究领域里,青年学者张勃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引起了学界的瞩目。继《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和《清明》两部专著之后,她又推出了《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一书。这是近20年来中国历史民俗学建构中收获的一部值得重视的断代文献史研究著作。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我国人文学术领域,现正经历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第二次西学东渐的浪潮。为了应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入侵、外来“文化物种”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侵害,“新国学”也在“与西方文化对抗”并“在对抗中自我维护”中日益显示出强健的势头。传统文化的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民俗热”的出现,建设中国式的文化学、民俗学意识的增长,“历史民俗学”的提出和建构,无疑都是这种“在对抗中自我维护”的文化思潮的表现。不管作者写作之初是怎么想的,笔者读后,愿意把它纳入前述“新国学”的文化思潮之中。或者说,它的意义和影响在于客观上起着“在对抗中自我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历史民俗学”作为“学”被提出来,始于1995年5月的“首届中国民俗论坛”。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程蔷向钟敬文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历史民俗学”是否成立?钟敬文在大会报告《谈谈民俗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专门以“‘历史民俗学’的成立”为题进行了回答,肯定并论述了历史民俗学在民俗学中的支学地位。随后,一批大致属于历史民俗学领域的研究著作应运而生,如程蔷、董乃斌的《唐帝国的精神文明》、钟敬文主编的《中国民俗史》……张勃《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的出版,无疑为尚处在初建时期的我国“历史民俗学”增添了一块厚实的砖瓦。
    这本书不是历史民俗学的通论,而是断代研究,是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的专题研究。作者对明代民俗文献的立论分析评价,紧紧抓住了中国的岁时民俗书写传统和明代社会变化、文化思潮的流向,将明代民俗文献的撰著置于特定的时代思潮背景下加以论列,避免了见木不见林就事论事的弊端。如果这种治学的方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力图在历史比较中再现历史。就学术环境而论,明代是一个与前朝,如魏晋唐宋元都大不一样的时代,商业的发达带来了社会面貌的巨变,经世致用的理念被更多的士人阶层所接受,眼睛向下、通俗写作、知识传播成了一时之尚。市民阶层成分的扩大、私家编撰者的增多,导致了包括民俗文献在内的各类文籍撰述在内容、文体等方面的变化。在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中,捕捉到这一文化发展倾向和时代思潮,对于这一时期出现的民俗文献的总体判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对7种岁时记,如《宛署杂记》等在比较中一一加以论述外,作者还找到多年来被某些学者认为已经失传的《北京岁华记》的手抄本,并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论述,这在中国历史民俗学文献学的发掘和研究上具有重要贡献。
    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自古以来有着悠久的岁时民俗记述传统。在《夏小正》等无数典籍中,记述了大量岁时民俗资料,把有关天、地、人三界的知识统统归纳到一个井然有序的时间序列之中。对明代岁时民俗文献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解读,将有助于对有关的每一种民俗事象的存在状态、历史变迁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研究我国数千年以来形成的岁时民俗学术传统,建立中国的理论民俗学、历史民俗学也是不可缺少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