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葛涛]声音记录下的变迁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文汇报 2012-08-18 葛涛 参加讨论

    
    《唱片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葛涛 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
    不只是唱片,清末、民国时期传入的西方器物大都在上海成就了它们在中国的辉煌。
    从源于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直至社会生活中所发出的各种声响,人类无法离开声音。但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内,声音却缺乏有效保存的技术手段。在留声机与唱片问世以前的数千年内,声音虽然川流不息地承载、传递着文明与生活,但它的初始内容却无法得以保存,许多记载于历史文献的声音遂成绝响,这是文明的一大遗憾。直至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人类在记录、复制声音的领域内取得了突破,留声机、唱片相继问世。
    唱片的问世,首先使一段特定的声音内容能够被精确、完整地记录下来;其次,唱片作为近代工业产品,可以成批量、大规模地进行复制,这意味着同一声音内容可以大量复制。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唱片凭借留声机、广播等媒介,可使所录的声音内容得到传播。尤其是广播,在传播声音方面的作用可谓达到了极致。唱片的问世使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得到了质的飞跃,随之而来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
    留声机、唱片相继问世的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革命在欧洲、北美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亚洲的日本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当时的中国,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以按不平等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为中心,西方的事物开始源源涌入,其中既有制度、学术,也包括物质文明最直接的体现--器物。唱片在近代上海社会的历程,具有西方器物融入中国社会生活,进而影响社会发展的典型性。
    将唱片与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相联系具有充足的理由。正如本书中所述,上海不仅是中国最早引进蜡筒式留声机及唱片的口岸之一,还迅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近代中国唱片业中心:最大规模的唱片企业在上海,最著声誉的唱片品牌在上海,绝大多数唱片由上海生产。
    上海能与唱片具有如此渊源,绝非偶然,这是由它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对外交往地位所决定的。不只是唱片,清末、民国时期传入的西方器物大都在上海成就了它们在中国的辉煌。
    唱片的娱乐功能和社会传播功能都是被动的:因为若不借助留声机或无线电广播,唱片就只能寂静地躺在某个角落里。而留声机及无线电广播在民国时代的上海,均达到了相当的普及率,从最初富贵人家的宠儿逐渐走向普通市民的家庭。与留声机不同,无线电广播属于现代传播媒体;而作为重要广播素材的唱片,无疑具有不容小觑的社会传播威力,所发挥的影响自然非留声机时代所可比拟。
    作为娱乐工具与无线电广播素材的唱片,在这座都会的近代社会生活史中无疑占有自己明确而独特的地位。
    本书从社会史、城市史的角度与研究方法出发,论述唱片与近代上海社会的互动关系,探究它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意义,虽是一项新兴的研究课题,却希望能够以唱片这一看似普通实则魅力独具的器物为媒介,从声音变迁的角度还原出一幅近代上海社会的真实图景。
    ■葛涛(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