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 New Literary History(新文学史),Critical Inquiry(批评探索),Poetics(诗学),PMLA(现代语言学会会刊),Modern Language Quarterly(现代语言季刊) 语言学 Language(语言),Linguistic Inquiry(语言学探索),Journal of Linguistics(语言学学刊), Linguistics(语言学) 哲学 Journal of Philosophy(哲学学刊),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学哲学),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美国哲学季刊),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东西方哲学) 历史学 Social History(社会史),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经济史学刊),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当代史学刊),Rethinking History(重新思考历史) 艺术与美学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美学与艺术批评学刊),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英国美学学刊),Art History(艺术史),Oxford Art Journal(牛津艺术学刊) 考古学与人类学 Archaeology(考古学),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剑桥考古学学刊),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 Quarterly(人类学与教育季刊),Cultural Anthropology(文化人类学) 跨学科人文研究 Daedalus(代达罗斯),Cultural Studies(文化研究),American Scholar(美国学者), Representations(再现),Semiotica(符号学) 我开列出的这个目录并非出于自己的主观爱好,而是有一定原则的。首先,主办这些期刊的机构具有权威性,例如《代达罗斯》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主办的期刊,集中了一些人文学科的顶尖学者担任编委和主编;《符号学》则是国际符号学协会的会刊,其学术水平自然不言而喻;《美学与艺术批评学刊》是美国美学协会会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声誉;《现代语言学会会刊》本身就说明其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次,这些期刊主编的影响力和作者的影响力,例如《新文学史》和《批评探索》虽然开始时是文学研究期刊,但是至今国际人文学界的所有一流学者几乎都在上面发表过论文,正是由于刊物的巨大影响力,《新文学史》的前任主编拉尔夫·科恩于198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6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平心而论,作为一位专事17、18世纪英国文学和文类学研究的专家,科恩如果不主编《新文学史》是很难享有如此盛誉的。再者,上述这些期刊都代表了当今国际人文学科主流和前沿水平,虽然眼下很少有中国学者能够在上面发表论文,但作为一个奋斗目标,我们都应该为之而努力。这样,中国的人文学科就能真正影响国际学术主流并占据重要地位了。 两大数据库并非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的惟一标准。我们除了应当继续重视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外,人文学者对自己成果的国际影响的评价还应当有另外三条标准。 读书报: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学术光靠在SSCI和A&HCI上发表论文还不够,对此,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王宁:确实如此,尤其是人文学科更应该重视专著的价值。因此,我觉得上述这两大数据库并非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的惟一标准。我们除了应当继续重视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外,人文学者对自己成果的国际影响的评价还应当有另外三条标准:第一,是否能在国际著名的出版社出版专著或编著,哪怕是用中文撰写的著作被别人翻译出版也说明其国际影响。第二,能否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或应邀作大会发言或主题发言。第三,能否被选为国际著名的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或通讯院士,或被国际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因为要获此殊荣必须经过同行专家的评议甚至投票才能做出决定。如果将这三条标准与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一并考虑,就可以得出一个学者的学术是否真正达到国际水平并具有国际影响的相对客观的标准。 当然,实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战略还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共同努力:(1)组织学术造诣深厚且英文写作好的学者集体攻关,力争在上述公认的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数量可观的原创性论文,并使有分量的学术专著跻身国际权威性的出版社;(2)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学术翻译队伍,通过与国外学者的合作,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译成英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国际权威出版社出版,从而根本扭转目前中国翻译出版界的“逆差”局面;(3)努力打造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精品刊物和精品出版社,由国家资助少数权威出版社,不以盈利为目的,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跻身国际著名出版机构的行列。此外,我们还要创造条件,优化现有的CSSCI来源期刊,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和影响,争取在今后五年内,通过中外合作,向汤姆森-路透科技集团推荐100种用中文出版的SSCI或A&HCI来源期刊。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至少说明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将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影响,从而根本改变目前这种“自说自话”式的独语现象。 读书报:如何判断哪些是有影响的国际权威出版社?您是否根据您自己的写作和出版经验以及目前国际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的现状,开列一个权威出版社的单子,以便中国学者能够有目标地瞄准这些出版机构,尽快地将自己的著述在国际学术界出版?此外,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些出版机构对书稿采取评审的过程和步骤? 王宁:好的。由于我本人经常参加一些国际学术机构的项目评审,同时也为国外一些高校的教师职务晋升担任外审,我可以参照欧美一流大学对教师职务晋升所使用的一个惯例。他们的做法是,圈定一些权威的出版社,只要在那里出版专著,就可以申请终身教职(副教授)或正教授。当然,这也仅仅是具有把著述送审的资格,最后能否得到晋升还要看同行专家评审的结果。我所开列的这份出版机构的单子主要限于欧美,或主要是英语出版物,并不包括其他语种的出版机构,仅供国内同行参考。 1.北美: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哈佛大学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耶鲁大学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斯坦福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芝加哥大学出版社),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MIT Press(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加州大学出版社),Cornell University Press(康奈尔大学出版社),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 Duke University Press(杜克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多伦多大学出版社),Legas Press(莱格斯出版社)等。 2.欧洲: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牛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剑桥大学出版社),Routledge(路特利支出版社),Blackwell(布莱克威尔出版社),Sage(赛奇出版社),Mouton de Gruyter(莫顿·德·格鲁特出版社),John Benjamins(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Springer(斯普林格出版社),Brill(布里尔出版社)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