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访谈笔谈座谈 >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艺术报 2011年02月14日 段宝林 仲富兰 戴 参加讨论

    苗族传统意识与苗区发展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 朱慧珍
    苗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除了历史、地域等原因外,思想观念的陈旧也是其中重要原因。苗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差距在于思想上的差距。苗区现代化需要有先进思想观念指导,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转变旧的、不适应现代化形势要求的传统观念,这就有必要对民族传统意识进行全面的、历史的梳理,研究民族传统意识对苗区发展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苗族传统意识包括苗族传统的思想观念、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等。民族风俗、民族文艺是民族传统意识的外化形式。苗族传统意识是苗族生活、斗争的历史沉淀,是苗族的精神支柱,其中有促进民族发展、维护民族生存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民族发展的消极因素。而且,同一种思想观念往往具有积极与消极、美与丑的二重性。比如,苗族艰苦朴素,但又容易满足;苗族团结、内聚力强,但又眼光狭隘,容易排外;苗族谦虚谨慎,但又怕承担风险等。由此可见,对苗族传统意识必须进行全面的立体分析。苗族传统意识对于苗族地区发展的关系,既有适应或者基本适应的一面,更有不适应甚至阻碍大开发的一面。苗族传统意识毕竟是历史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必然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要转变旧的不适应形势需要的传统观念,首先要让苗族同胞对自己的传统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应当看到其中的消极因素对苗区开发的不良影响。其次是加强对苗胞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观念的落后往往与文化科学知识的贫乏有关,只有加强智力投资,提高苗胞的文化水平,向苗胞灌输先进思想和科学知识,才能启发苗胞自觉改变旧的意识。第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苗胞不断接触新思想新事物,让新思想与传统观念在现实中发生碰撞,从而接受新思想,摒弃旧观念。
    融水苗族斗马文化的特点
    融水苗学会秘书长 杜正模
    融水是世界少有的斗马文化之乡,养马遍及各个乡镇。2010年全县养马户数是5308户,马的存栏数是5770匹。10年来,全县养马户数及马的存栏数大幅增长。
    融水苗族养马文化,随着融水苗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由于苗族社会发展具有某些自身规律,融水苗族养马文化独具一格。苗家人圈养牲畜时,惟独为马专设单间,而且不允许宰杀马食用或在芦笙同年仪式上当作牺牲使用,除非马自己跌死、老死或冻死方可食用。这就不难看出苗家人对马珍爱的程度。
    苗族的斗马文化,如同苗族的芦笙文化一样,应运而生,不断丰富发展。斗马文化和芦笙文化是苗山各个重大坡会节日的两个重点活动项目,两者相辅相存,是苗山坡会的两大亮点。据笔者多年观察,坡会上的游客人群,大约有一半人观赏芦笙,有一半人观赏斗马,平分秋色。斗马和芦笙是苗山坡会两朵最瑰丽夺目的奇葩。斗马文化是苗山旅游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踏上百节之乡的苗山赶坡会,赶坡路上,一帮帮小伙子牵着头戴大红花,身披绿彩绸,颈系大银铃的马匹。小伙子左手拿绳牵马,右手拿系有铜铃的马鞭,从四面八方各个村屯迈着兴奋的步伐向坡会走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