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五谷]不该被冷落的大家:读《郑振铎传》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东方早报 2009年11月22日 五谷 参加讨论

    在单一的领域,郑振铎不一定是位列其首的大家,
    但像他那样集多种身份于一身而在各个方面成果斐然者,在现代中国恐怕不多见。

    
    《郑振铎传》,陈福康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551页,98.00元
    他的名字不应该被淡忘!这是笔者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读完五十六万字的《郑振铎传》后的第一感觉。
    笔者好事,在“谷歌”上作了一番查询,有关郑振铎的条目仅19万条,而沈从文的条目则高达453万条,张爱玲110万条,巴金668万条,郭沫若746万条。查询“百度”,结果相近:郑振铎37.9万条,沈从文168万条,张爱玲760万条,巴金190万条,郭沫若286万条。显然,郑振铎先生是冷寂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应“为振铎兄写一部传记。这对帮助人们了解‘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大有好处”。 叶先生还说:“写振铎兄的传记用不着什么夸张的手法,只要求内容翔实,他那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品格就足以使读者受到感染了。”
    陈福康的《郑振铎传》就是这样一部没用“什么夸张的手法”,“内容翔实”的传记,记述了这位“对新旧文化都有相当的建树,集作家、翻译家、编辑出版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学史家、版画史家、大学教授、政府官员诸多身份于一身,堪称二十世纪的文化大家”的六十年人生。
    郑振铎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传记中写道:从学生时代起,郑振铎就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曾与瞿秋白等人一起编辑旬刊《新社会》,他起草的《发刊词》中说:“中国旧社会的黑暗,是到了极点了!他应该改造……我们改造的目的就是想创造德莫克拉西的新社会——自由平等、没有一切阶级一切战争的和平幸福的新社会。”
    传记详细介绍了郑振铎作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倡导现实主义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拓荒者,也是民间文学和俗文学研究的最早倡导者。传记写道:1920年,郑振铎在北京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利用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作为代会刊。1921 年,郑振铎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白天在南站为车厢挂钩,晚上为《学灯》编稿,他在《学灯》上新辟了“儿童文学”专栏,这是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第一个儿童文学专栏。半年后,他又创办了《儿童世界》旬刊,这也是我国最早的真正的儿童文学期刊。
    从1923年开始,印着“编辑者郑振铎”的《小说月刊》整整出版了九年,直到日本侵略军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才停办。郑振铎通过《小说月报》发现和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巴金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就连载在1929年1至4月的《小说月报》上。小说连载完后,郑振铎在刊物最后一页上写道:“有好些人来信问巴金是谁,这连我们也不能知道……将来当更有受到热烈的评赞的机会的。”舒庆春在伦敦东方大学教汉语,业余写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他将写在作文本上的小说“马马虎虎地卷一卷”寄给了郑振铎。郑振铎读后立即给他回了快信,说稿子已经录用。舒庆春回信提出小说发表时署名“老舍”。于是,文坛上便有了“老舍”。
    在主编《小说月报》的同时,郑振铎自己创作了不少的小说、诗歌、童话和翻译,1926年底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早年他翻译了列宁的作品和《国际歌》歌词。研究和译述古希腊神话,先后译述了二十八篇,结成《恋爱的故事》出版。还翻译过泰戈尔的《新月集》和《飞鸟集》,撰写《太戈尔传》,是中国第一位介绍泰戈尔作品的人。他的《俄国文学史略》是第一部系统介绍俄国文学的专著。他更是用了四年的时间撰写了八十多万字的《文学大纲》,全书记述东西方文学各一半,中国文学占四分之一。陈福康评述:“此书彻底破除了陈腐荒谬的‘欧洲中心论’,我们有理由称它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文学通史!”
    郑振铎是著名的文献学家,整理、研究、发现了大量古代文献。陈福康在传记中介绍: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郑振铎处境危险,被迫赴欧洲躲避,借机查阅和研究被外国侵略者掠走的中华文献。他查阅了巴黎国家图书馆馆藏的中国小说与戏曲书,写成长篇研究报告,介绍了四十几种书籍。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他天天去看“变文”和其他罕见汉籍。当时,博物馆有规定,只准看不准抄录。他只得默默背一段,然后走到外面吸烟室记下来;他还请来同在伦敦的老舍、朱光潜等前来帮忙,轮流背诵默写。与此同时,他还孜孜不倦地做着中国古代剧作家的索引,撰写中国第一部介绍百年来国外重要田野考古发现的专著《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他还翻译了英国著名民俗学家的《民俗学浅说》一书。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郑振铎到燕京大学中文系当教授,兼清华大学教授。他与鲁迅、沈雁冰等人发起创办大型期刊《文学》杂志,不久又在北平与章靳以创办《文学季刊》,还在北平和上海参与创刊、编辑了《太白》半月刊、《水星》月刊。这四个刊物是三十年代文学运动的重要阵地。当时,北平与上海、学院与文坛,有一道无形的鸿沟。陈福康评说:“郑振铎就是两者间的一座桥梁。他分别参与南北这几个刊物的编辑活动,无形中就联结、团聚了南北作家。” 他还在两年内完成了经长期准备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