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王燕琴]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王燕琴 参加讨论

    佛、道两教在中国兴起后,基本上也受到民间信仰的这种功利原则的影响。对一些知识分子而言,他们或许会去探讨宗教的教义、会去琢磨宗教的思维方式,然而,对普通大众而言,他们关心得更多的往往是宗教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因此,为了满足信众的需要,也为了自身的长期生存和壮大,佛、道两教不能不面对现实的精神环境。于是,道教与佛教的精英们不仅把民间流行的神祇编入自己的神灵谱系,还竭力把本派神灵的功能无限扩大化,并努力宣扬其“灵验”性。在佛、道两教中,比较受欢迎的神灵往往是全能型的。如道教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羽,既是忠勇仁义的典型,又是武圣人、三界伏魔大帝、商界的财神,还能保佑文人学者应举高中。而福建流行的瘟神,其开始只能取缔疫鬼、消除瘟疫,到后来竟成了海神、医神、保境安民之神,到最后甚至成了“万能之神”,这种职能的转变不能不令人诧异。然而,如果从吸引各行各业的信众这一目的出发来考虑,这种现象其实是不难理解的。佛教也是一样,其最受欢迎的神祇应该是观音,因为观音有慈悲之心, 能观尽世间一切不平之音,而且化身极多,能同时满足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人们的各种需要,既有拔苦救难的慈悲心肠,又有消灾赐福的无限神力。在这双重优势下,观音受到人们的普遍崇奉便不足为怪了。佛、道两教的发展,摆脱不了中国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功利心理的影响。
    基督教,作为近年来在中国发展比较迅速的宗教,也蒙上了这种功利性色彩。基督教信徒在中国有“老人多、妇女多、文盲多”的特点。其中不少人往往是因为有了病痛,或者生活不如意,或者出于其它的目的而皈依上帝的,他们的信仰中也浸染着功利性。对于广大底层的信徒而言,基督教不仅是他们艰难贫困生活中的依托,是他们祈求平安、祈求衣食、消灾祛病的唯一方式,更是改善其自身处境的希望。④他们像以往拜菩萨那样去敬拜上帝,其中的功利性是不言而喻的。
    宗教的功利性,也引发了宗教的世俗化。宗教的世俗化,主要体现在其接引方式的简便化,及其宗教仪式的趋利性。道士、和尚,为了名利,或为了弘,教 往来于权贵之间的,大有人在;宗教人士利用谶语,邀宠于权贵的现象,也不少见。在接引方式上,不少教派也纷纷简化自身的程序,以适应民众的要求。例如佛教的净土宗,便提倡“念佛即可往生”,只要声声念佛,便可以得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此简单的程序,却能获得如此巨大的回报,当然心动者也就多了。禅宗出现后,也提倡行立坐卧均是修行,反对坐禅及执着于经典。这些世俗化的修行方法,明显是受到了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习惯的影响。
    中国宗教的世俗性更多地表现在其为民众消灾祈福的仪式上。道教、佛教,经常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斋醮仪式和道场法会。其所祈禳的事项包括生日、治病、消灾、祈雨、应举、求子、安宅、延生、修道求仙、济度亡灵等, 都是与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正因为如此,这些仪式大大加深了民众对宗教的依赖,扩大了宗教的影响, 也增加了寺庙的经济来源。这些仪式的长期存在,正是宗教与民俗相结合后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宗教仪式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这些仪式虽然是经过历代高僧名道屡次修订而成,然而其最根本的来源还是在民间。早在道教、佛教产生之前,中国民间便流传着形形色色的原始巫术。古人正是凭借着原始巫术,来实现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以求得神灵的庇佑。在长期的信仰实践中,古人逐渐积累了许多祭祀仪式和媚神仪式,这些仪式积淀下来,为后来道教、佛教科仪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道教产生后,这些原始民间巫术便很自然地融入到道教仪式之中。唐大潮在《道教科仪与中国古老宗教仪式》一文中提到,道教的科仪与古代日月星辰、风云雷雪等的祭祀仪式,与土地山河、农业神、鬼魂祭祀等的祭祀仪式有关。道教的仪式是古人神灵信仰仪式的继续与完善。同样,这些仪式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佛教所吸收,成为佛教仪式的一部分,佛教徒中进行占卜、抽签、祈雨、禳灾、佑福的现象也相当普遍。僧侣为人作法、诵经、超渡亡灵、收惊、打鬼、捉妖等也屡见不鲜。可以说,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佛教都已明显地走向了民间化、世俗化。传统民间巫术透过了佛教、道教,仍对民众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