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孙正国]中国族源性女神母题的文化阐释(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孙正国 参加讨论

    三、中国族源性女神母题的文化意义
    中国族源性女神母题所建构的故事化诠释体系,是各民族追忆与崇拜女神时代的古文化例证,透过文明时代已经混杂的神话结构,我们小心地择取了这个在世界神话中十分重要的母题。但由于中国56个民族的太古神话大多不见于汉文典籍,长期以来也没有得到世界神话学界的关注与认可,[12]因此国外少有对这一母题的相关论述,一定意义上它影响了世界神话学的整体研究。这一现象甚至于在国内的神话学者中也是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国内神话学者对这一母题的研究以谢选骏先生的论文《中国古籍中的女神》[13](P258-279)为代表,论文全面审视了中国古籍中的女神,也梳理了其中的人祖女神(族源性女神母题),认为所有女神的类型中,人祖女神中较原始的女神、巫术的女神的数量更多,它的出现是由于人类力量扩张、自信心增强的结果,并归纳中国汉文古籍中的人祖女神有18位,他们有三大特点:都只有氏族始祖的特殊性身份,而无人类始祖的普遍性身份;都生下了伟大的儿子,即氏族的第一代男性祖先;都未曾有过人世间的两性生活,养育了伟大之子后仍是处女。《中国古籍中的女神》是关于中国女神研究的重要论文,但由于没有涉及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部分结论就显出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从中华民族神话的整体来看,中国族源性女神母题的文化意义是丰富而深刻的。中国民族的起源之于神话是五彩缤纷的,众多的神话传说以族源性女神母题为创世者,说明了华夏先民想象力的丰富性和创造性,说明了中华文化渊源的厚重和神秘。
    就世界观(宇宙观)而言,一些民族的族源性女神母题认为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具有同质性。瑶族女神密洛陀、彝族女神蒲么列日、阿昌族女神遮米麻、苗族女神务罗务素等既是创世神,也是人类的始祖。他们作为“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14](P113)不仅具有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价值,而且,随着人类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与证实,[9](P127),其中关于世界(宇宙)与人类起源上的相关性想象也闪烁着人类认识宇宙的智慧光芒。
    就神与人的关系而言,中国族源性女神母题一方面展示出各族人民对女始祖神性的崇拜与构建,以完成女神所负载的神圣使命;另一方面,又明显地被附加了浓郁的人性色彩,被塑造为女英雄和无私奉献的人类母亲,进而全面确立了女神的人性特征。这种融合神性与人性的双重身份,既是太古神话向古典神话演变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中国文化较早由神本走向人本的重要文化人类学依据。
    就民族文化特质而言,中国近40个民族都传承有族源性女神母题,揭示出中华民族传统悠久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居农业生活对于血缘关系的认同与维护,“即使从野蛮转换到文明阶段以后,亦无法冲破人类原有的血缘关系,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被长期保留下来。”[15](P56)远古而蛮荒的中华大地上,族源性女神母题的神话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感受和抽象文化的传承,使无数代中华民族祖先丰富着自己的精神空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和追忆着逝去的昨天,使他们在拓荒狩猎、采果充饥的单调生活中有了幻想和思维的立体建构,有了文化的创造和文明的认知。该主题借助各民族历史久远的文化交流、互动与融合,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崇拜和亲缘价值取向,是各民族神话对中国文化在精神层面上的深刻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传统上作为母性文化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特征。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始祖崇拜和亲缘价值取向,是各民族神话对中国文化在精神层面上的深刻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传统上作为母性文化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特征。
    参考文献:
    [1]吕微.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李贤尚.珞巴族门巴族民间故事选[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3]谷德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上\下)[C].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4]陈建宪.神话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5]孙正国.中华先祖英雄故事[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6]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精选[C].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7]刘黎光.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湘西州分卷(上)[C].吉首:资料本.1989.
    [8]叶舒宪.西方文化寻根的女神复兴——从盖娅假说[J/OL].文化研究,www.culstudies.com.
    [9](美)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M].许明贤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Bettina L.Knapp,Women in Myth,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7.
    [11]刘亚虎.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12]吕凯等.世界神话百科全书[M].徐汝舟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13]宛利.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神话卷[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本文原载《思想战线》2003年03期,第94~97,106页,注释、图表等参见纸质媒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