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织图·耕图》所描绘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 西洋景是清末北京街头很受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那时的人们就是这样看“世界”的。 纵观新中国60年来的发展历程,或许我们可以从那些巨大的变化中归纳、 概括出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社会标识性的变化,这将有助于我们认识信息社会的本质。 标识信息社会 1959年,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首次探讨信息社会问题,当时他用的术语是“后工业社会”。1963年,日本社会学家梅棹忠夫在《信息产业论》中首次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1979年,贝尔认为“信息社会”的概念比“后工业社会”更确切,接受了信息社会的提法,从而使信息社会的概念为学界普遍接受。 丹尼尔·贝尔在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把人类社会的进程分成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三大阶段。在本文中,为叙述方便,我们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统称为“传统社会”。 如果说在丹尼尔·贝尔的时代,信息社会只是未来的话题,那么在当今社会,信息社会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一个老字号的凋敝 成文厚的凋敝,折射出这样一个现实: 新兴的信息系统正在取代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书系统,从而成为控制社会运行的基本方式。 2002年6月,考古人员在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36000余枚秦简(约20余万字)。经专家研究,里耶简属秦时县级政府档案。有一简书曰: “出弩臂四输益阳”,这是军械库的调拨单,意思是“从军械库提取四套弩机送往益阳”。里耶秦简将2000多年前政府运作的成熟完备的文书系统呈现在我们面前。 自古以来,社会就在文书系统的驱动下协调运作。千百年来,在传统社会里,先是基于简牍,后是基于纸的文书系统,文书制作—传递—按文书操作—归档,一直是协调与控制社会运行的基本方式。 账薄是文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账薄最大的进步源自成文厚,成文厚创办于1904年,上世纪40年代,开发引入新式的复式记账簿取代了传统的流水账。90年代中期,成文厚的发展达到顶峰,年销售额达到5700万元,占有全国会计账簿市场的90%。 当时的财务和会计日复一日地用笔把一组组数字从收到的各种各样的三联单上抄到成文厚的帐簿上,用算盘加三遍,确认无误后,把数张纸叠在一起,中间夹上复写纸,用直尺在纸上画出表格,把算好的数字抄上去,最后把做好的报表分别呈送给相关的主管。 施工队按收到的文件开挖土方,采购员按收到的文件出发采购,仓库管理员按收到的文件将货品入库或出库,税务员按收到的文件征税。总之,人们一切实际操作都必须以纸质的文件为依据。 按说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成文厚应该前途无量。可是,进入新世纪,成文厚的年销售收入降到200万左右,员工人数也从数百人锐减到45人。成文厚账簿卡片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企业对会计账簿等纸产品的需求大大减少。这位负责人无意中点破了传统社会与信息社会一项最基本的标识性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这些外企的办公室里,桌上大多有一台电脑终端。90年代中期以后,电脑终端换成了PC。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办公桌上,电脑取代了传统的文件夹、文件柜,也取代了复写纸和算盘。 PC问世于上世纪80年代,从90年代以后出现爆发式放量增长的局面。我国PC销量1990年突破10万台,1995年突破 100万台。进入新世纪发展更快,2001年突破1000万台,2008年突破3000万台。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PC市场不断开创新高,以核算型财务软件和EPR为代表的管理软件市场也在高速发展。2000年,管理软件市场规模首次突破50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09年有望超过300亿元。 在电脑和管理软件大普及的背景下,成文厚的凋敝就不足为奇了。这说明,社会在进步,传统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演进。新兴的信息系统正在取代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书系统,从而成为控制社会运行的基本方式。而这,正是传统社会与信息社会的一项最基本的标识性变化。 一家大型工程机械企业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一位客户送来设备要求保养维修,工作人员查完账本十分困惑,因为账上表明这台设备还没卖呢。这家企业实施了ERP以后,就把从前的平常事当成笑话了。 某税务局在实施了税务信息化以后,发现为数众多的企业进行过税务登记,但从未上过税,税务信息系统为国家挽回大量税务损失。 虽然还没有系统的统计分析数据,但无数的事例表明,信息系统与文书系统相比,对社会运行的控制更精确、更有效率、更全面,总体成本更低,使得人类对社会运行的掌控能力更为强大。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系统取代文书系统的过程还在进行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还能看到熟悉的红头文件,很多重要的指令还是被批注在纸质文件上。确切地讲,现在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信息系统与文书系统并行的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