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王齐洲]论关羽崇拜(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文学网 王齐洲 参加讨论

    关羽在唐末五代虽然成了有广泛影响的神灵,但其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还不甚高。入宋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封赠,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宋徽宗崇信道教,崇宁二年(1103年)信州龙虎山道士张继元奏称曾请关羽神灵磔死解州盐池之蛟,并召其现于殿左,徽宗惊掷崇宁钱与之曰:“以此封汝。”世因祀为崇宁真君(《茶香室丛钞》卷十五),关羽便成为道教奉祀的神祇张继元的装神弄鬼无疑提高了关羽在最高封建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但这毕竟不算正式封赠。大观二年(1108年)徽宗正式加封关羽为武安王,立祠祭祀,这是关羽死后首次被封建统治者封王。宣和五年(1123年)又加封为义勇武安王。以后历朝均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封,关羽的地位也不断提高。清吴仰贤《小匏庵诗话》引元代诗人张宪诗云:“张侯生冀北,关帝出河东。”似乎元代已加封关羽为帝,惜史籍无考。有案可稽的是,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朝廷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又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羽俨然成了君临一切的上界天神和人间帝王。
    由于朝廷推崇,民间对关羽的崇拜在明代也掀起高潮。关帝庙遍布全国各地,男女老幼无不祭拜,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明代文学家徐渭在《蜀汉关侯祠记》中说:“蜀汉前将军关侯之神,与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止郡县而已,而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靡不醵金构祠,肖像以临,球马弓刀,穷其力之所办。而其醵也,虽妇女儿童,犹欢忻踊跃,惟恐或后。以比于事孔子者,殆若过之。噫亦盛矣!”著名思想家李贽说:“盖至于今日,虽男妇老少,有识无识,无不拜公像,畏公之灵,而知公之为正直,俨然如在宇宙之间也。”(《关王告文》)孙承宗也说:“凡今之细民不习孔氏,而大人不佞佛,然罔无畏爱公。如其习孔氏而佞佛者,殆如日然,天下各据其心所愿以享之。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公也!”(《重修汉前将军关壮缪公祠记》)由此可见一斑。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对明代政治多有损革,而对明代统治者尊崇关羽的做法则予以继承并有所发展。从清世祖封赠关羽为忠义神武大帝起,历代均有加封,以致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在民间,关羽崇拜现象比明代愈演愈烈,祭祀关羽的活动不分地域,不分老幼,不分节令地进行着,所谓“中原有地皆修祀,故土无人不荐香”(乔庭桂《修志有感》)。连被明代李东阳称颂为“一方烟火无庵观,三代弦歌有子孙”的孔子故里,在清代也为关羽立庙祭祀了。武庙中一副对联说得好:“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对关羽的崇拜的确超越了宗教、历史、阶级等等限制,成了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精神寄托。
    二
    关羽自梁、陈之际才开始受到世人瞩目,是与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魏晋至隋唐,中国政治有一个从门阀政治向世俗政治发展的过程。从魏文帝曹丕开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用制度的形式保证了门阀士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历西晋、东晋、宋、齐、梁各朝,门阀士族操纵政治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所谓“高门华胄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人们的社会地位常常不是由他们的才能和德行来决定,世人所崇拜的往往是门第和族姓,谱牒学在这一时期盛行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魏晋时期,由何晏、夏侯玄、阮籍、稽康等标举的名士风流,固然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以及名士们的不同生活态度,但它实际上仍然是门阀政治的文化表现,代表着当时的时代精神。当时为社会所关注和受到社会尊崇的人物,包括这些风流名士,都是士族子弟,象关羽这样出身低微的历史人物自然不会引起社会上层那些控制社会舆论的人们的注意。
    南朝后期,士族门阀政治开始发生变化。齐、梁时期,中层阶级参与政权,透视出各种社会政治力量消长的新信息。从梁末开始,士族对国家政治的控制逐渐减弱。到陈朝时,士族势力受到打击,寒门庶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史学大师陈寅恪曾精辟地指出:“南朝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为东晋,二为宋、齐、梁,三为陈。东晋为北来士族与江东士族协力所建,宋、齐、梁由北来中层阶级的楚子与南北士族共同维持,陈则为北来下等阶级(经土断后亦列为南人)与南方土著掌握政权的朝代。”(《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门阀政治让位于世俗政治已是大势所趋。自隋文帝开始试行分科取士,至唐形成制度,世俗政治才得以在制度上被确立。世俗政治不重门第而重功名,个人的才能事功成了评价人物的主要标准。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身为亡命之徒而能凭藉义勇辅佐刘备成就帝业,并受到诸葛亮称赞又使曹操畏惧的关羽,自然为时人所敬重了。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地主经济占主导地位,而从南朝后期开始,庶族地主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隋唐之际,庶族地主经济开始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唐代中叶,官田锐减,均田制被破坏,庶族地主土地私有制全面取代士族地主土地私有制,世俗政治最终取代门阀政治正是建立在庶族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宋代实行契约租佃制,改变了以前身份性地主着重对农民实施人身束缚的做法,转成以经济剥削为主、超经济的人身强制为辅,这不仅进一步扩大了世俗政治的社会基础,也进一步刺激了人们通过自身努力而不是依靠门第出身寻求个人发展的政治热情。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社会政治的发展变化,九品中正制与士族地主经济和科举制与庶族地主经济的联系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而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带来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魏晋南北朝的门第观念、名士崇拜和隋唐以后的功名追求、恐龙崇拜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关羽的沉浮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