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王文宝]一本研究北京商业习俗的力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作家网-文学报 2007年 王文宝 参加讨论

    
    京都叫卖图(珍藏版),塞缪尔·维克多·康斯坦特 (Constant Samuel Victor) 著,陶立 译,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月版。
    在当前抢救保护我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热潮中,我们除了关注那些濒临失传的事物外,也不应该忽略甚至忘记过去文籍中的宝贵材料,对其进行挖掘、梳理和研究,将会大大有益于我们的抢救工程。这里我要介绍推荐1994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京都叫卖图》,这是一本考察研究北京昔日商业和市井习俗不可多得的图书。
    《京都叫卖图》,陶立译、陶尚义绘图。《出版说明》曰:其原书名为“Calls, Sound and Merchandise of the Peking Street Peddlars”,曾用英文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作者萨莫尔·维克多·康斯坦(Samual Victor Canstan),国籍不明。并说它有如下三个特色:(一)文笔通俗流畅,幽默风趣,大量典故考证翔实;(二)书中插图系参考原图和有关资料,用白描重新认真绘制,并附有部分珍贵的历史图片;(三)每种叫卖均有具体声调,有的还用五线谱录下了当时这种特殊的曲调,“再现了清末民初北京街头的风土人情。”
    目录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春季,含卖瓜子儿的、卖口琴儿的、卖杏仁茶的、卖蜂糕爱窝窝的、卖豌豆糕的、卖芦笛儿的、卖元宵的、打糖锣儿的、卖花样儿的、卖布的、摇大鼓的、摇堂鼓儿的、摇铃儿的、卖油炸果(鬼)的、算命的、卖花儿的、计16种;夏季,含卖粽子的、卖果子干儿的、粘扇子的、剃头的、修脚的,计5种;秋季,含卖月饼的、吹糖人儿的、沙锅挑子、卖盆儿的、卖油的、卖糖的、打瓢的、缸炉 薄脆、卖炭的、卖膏药看病的、卖洋铁壶的、买潮银子的、卖磁器的、卖粗磁器挑子、锔碗儿的、换取灯儿的,计16种;冬季,含卖不灰木炉子的、卖萝卜的、耍鳌山灯的、耍耗子的、耍猴儿的、耍狗熊的、耍傀儡子的、跑旱船的、卖石榴花儿的、卖黄历的、卖画儿的、卖门神的、卖灯支碗儿的、卖酪的、卖年糕的、卖芝麻秸儿的、磨刀的,计17种。
    这54种往日的北京商业宣传习俗中,有吆喝的、有使用响器的,有二者兼用的。纵观全书,《出版说明》概括的三个特色基本上是对的。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外国作者是很热爱中国民俗文化的,对北京的商业宣传习俗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与街头的小贩进行过交谈,个人也做过许多观察研究。”不少佳篇读了令人钦佩。
    如卖瓜子儿的。它告诉我们这些小贩卖的瓜子儿“包括黄色、白色的南瓜子和黑色的西瓜子”。并很有风趣地介绍了中国人嗑瓜子儿的方法和这种食品的用途:“中国人喜欢用门牙嗑开瓜子壳去吃里面的仁。每当一家人团聚或请人帮忙,以及一般的社交场合,一碟瓜子常与茶水同时出现。”小贩除了串街吆喝“好嗑的瓜子儿哎!”外,还“手中用小木槌敲击一面直径约10厘米的小锣。”
    如摇堂鼓儿的。首先介绍了这种很特别的响器:“摇堂鼓儿的有一面小鼓,直径大约有15厘米,带一根鼓柄。当他们用手一捻鼓柄,用绳固定在鼓两边的一小槌就会不断碰击鼓面。鼓的上端还装有一面锣,直径约7.5厘米,它的边缘处用皮条挂着两个鼓槌。当小贩用右手将鼓摆向下方并捻动鼓柄时,鼓和锣就会同时发出响声。”然后告诉人们所售商品有“梳子、头油、牙刷、刮舌子、搽脸粉、小镜子和顶针,同时也带有少量的针线”。其中特别对“顶针”做了叙述评介:“顶针十分有趣,它们其实就是个小铜圈,很像带有许多小凹点的戒指,凹点可用来顶住针头。由此看来,西洋女裁缝常用的盖住整个指头的顶针就显得笨拙些了。”
    如磨刀的。这是该书最后的一篇,也是很为精彩的一篇。不但记有吆喝的声调,而且还有五线谱图和行商击“惊闺”图。其吆喝为:“磨剪子咧噢,戗剃头刀子!”使用喇叭或惊闺响器。对喇叭的来源,特别是对惊闺的起源进行了探讨,它说:“大多数磨刀的使用的铁片串叫‘惊闺叶’,这些平平的铁片通常是四片一串,每一片大约10—20厘米长,5—7厘米宽,它的顶端比底部窄一些,并且有两个洞,使铁片都能串在一起,但相互之间又稍有偏移。这一串铁片都被穿在一个充当手柄的木头片上,磨刀的一边走一边让手里的这串东西叮当作响。”在叙述了惊闺多种起源后强调说:“一种可靠的说法是:惊闺叶源于古代铠甲上的铁片。旧时的磨刀人磨的是剑、斧等兵器,同时负责除去铠甲片上的铁锈,自然,他们也要修理破盔甲和换掉坏了的甲片。把铁片缝在内衬的衣服上——这衣服是由丝或类似的很结实的材料制成的——工作是由家庭妇女手工完成的。看来,这种说法有些道理,就是说铠甲片的叮当声会‘惊闺’,提醒她们盔甲需要清洗和修补了,以便主人能够随时取用。”
    一个外国人如此热情地深入北京民间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著书宣传,这种精神令人感动,读后很受启发。自然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所致。如卖杏仁儿茶的、耍傀儡子的中的“扁担”写成“竿子”,卖杏仁儿茶的、卖元宵的、缸炉薄脆、耍鳌山灯的中的“笼屉”都应该是“圆笼”,爱窝窝是熟江米做的说成是面粉做的,等等。其中以卖杏仁儿的一篇问题最大。杏仁儿是北京著名的风味儿小吃,它是用大米粉和碎杏仁儿熬成稠糊状,盛在碗里放白糖和糖桂花,喝在嘴里香甜可口。而该篇却说“他放家什的容器是两个圆形笼屉,用一根竿子挑起担在肩上,称作‘挑子’。茶水盛在一只小铜碗中,卖的时候,用前面笼屉里的小火炉把茶水烧热,而后面的笼屉则用于放钱以及一些备用的瓷碗。”不但有些词语不确,而且内容与北京的杏仁儿茶风马牛不相及,不知问题出在哪儿。书后“参考书目”中之“古都器乐通考——迟久山,非公开印刷,北京,1935”当是“《故都市乐图考》——齐如山,北平国剧学会1935年”之误译;“货声——清朝古籍,手抄本,作者不详”,不可能指的是闲园鞠农的《一岁货声》。
    瑕不掩瑜,《京都叫卖图》为我们保存了许多清末民初难得的北京商业宣传习俗以及相关的可贵史料,值得我们重视。文化部已将北京民俗博物馆“老北京商业民俗”课题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作为一名民俗学者我们应该努力为此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