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刘锡诚]“新时期文艺”的诞生(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刘锡诚 参加讨论

    5月27日上午,第三届中国文联全委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开幕式在西苑饭店礼堂举行(三届二次全委会召开于1963年6月)。参加开幕式的有文联全委、特邀代表、在京文艺工作者800多人。来宾有:中央宣传部部长张平化,副部长黄镇、朱穆之、廖井丹,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文化部副部长刘复之,《红旗》杂志社负责人熊复,《人民日报》负责人秦川,新华社社长曾涛,《光明日报》负责人杨西光,国家出版局局长王匡。会议由恢复中国文联和各协会筹备组组长、大会执行主席林默涵主持。中国文联副主席茅盾致开幕词。由著名电影演员于蓝代读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稿《衷心的祝愿》。黄镇代表中央宣传部作报告,题目是《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而奋斗》。之后,由筹备组副组长冯牧代表筹备组报告会议筹备经过。(茅盾《开幕词》、郭沫若《衷心的祝愿》、黄镇《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而奋斗》、《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决议》、周扬《在斗争中学习》、巴金《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均见《文艺报》1978年第1期,7月15日出版。)
    中国文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在中国文艺史上是一次重要而特殊的会议,她宣告了被“四人帮”砸烂、十年不能活动的中国文艺家自己的组织——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重新恢复了!由于多年来被禁止活动,代表们一旦聚集在北京,群情振奋,要求发言的人十分踊跃,秘书处先后收到发言稿70多份,实际安排在大会发言的只有40多人,其他的在小组会上发言。发言中提出的问题和涉及的方面甚广,从批判“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和种种罪恶,对作家艺术家的迫害,到重提深入生活,繁荣创作,加强文艺理论批评,到文学史的写作中如何清除“四人帮”评法批儒的影响,等等等等。所幸的是,大会闭幕之后,出版了一本大会文集,将这些发言都收集在其中,为文学史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从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角度来说,这次会议的决议中,第一次使用了“新时期文艺工作”这样的词汇,从而宣告了“新时期文艺”的正式诞生。6月5日大会通过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的决议》中说:“会议决定在明年适当的时候,召开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讨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任务和计划,修改文联和各协会章程,选举文联和各协会新的领导机构。会议对恢复文联和各协会筹备小组这一段工作表示满意,责成筹备小组继续负责筹备第四次文代大会。”郭沫若的书面讲话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作家、艺术家的活动,包括深入生活和从事写作,都是劳动,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作家、艺术家是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作家、艺术家对人民有益的劳动,是会受到党和人民尊重的。”“全国文联和各个协会一定要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劳动,支持他们的创作,爱护他们的积极性,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建议,帮助他们前进。我们这些在文联和协会担任工作的人,要学习我党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发扬民主的好作风,在文艺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造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中国文联副主席巴金在29日的大会发言《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中说:“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大力表现新时期中的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我们主张题材多样化,但同时又主张应该以反映现实斗争的题材为主。”他还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
    原文刊于中国文化报 2009年2月3日“纪事”副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