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孙家香及其故事讲述的调查始于1997年3月,当年冒雨前往杜家冲村采访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3月18日早晨,我和萧国松、罗鹏、周北川、王松涛从长阳客运站坐上去大堰的车,车是山区常见的小小中巴车。车内空气不流通,路况也不好,车子上下颠簸得厉害,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到大堰已是下午3点多了。此时的我早已不知东南西北,晕车、呕吐,弄得老萧和几位学生甚是紧张。在大堰吃完饭,我们又赶上另一辆中巴车。天黑了,我们只好落住在老萧的一个远房亲戚王远明家。他的盛情,他的好客,他的健谈,让我难以忘怀。第二天清晨,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我们到“长阳人”遗址的钟家湾时,雨越下越大,我们不得不加快步伐。可是,山里乘车很困难,上了车,又得转车、等车,一路上上下下。当我们踏着泥泞的山道到达杜家冲村时,已是漆黑的晚上。我们一路辛劳,一身疲惫,一见到孙家香,一听到她的故事,所有的困倦顿时烟消云散了。 十年来,我不停地穿行在都镇湾,这样的舟车劳顿已经司空见惯。现在孙家香被政府接到长阳县第一福利院,探望她、采访她就方便多了。通过长时期的跟踪调查,我按照自己的规划和目标,一次又一次地访谈孙家香,一次又一次地聆听她讲述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并逐一记录下来。每次见到孙家香,每次听她的故事,我都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感受、新的思想,也与孙家香老人建立起了亲人般的情谊。因此,当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孙家香》的写作任务交予我的时候,我欣然应允。 写作《孙家香》的日子,正好是我完成长阳都镇湾民间叙事研究著作之后的间歇,这就能使我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立场审视孙家香和孙家香的故事,使我更加清晰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乡民的故事人生和人生故事对于个人、对于民众、对于村落,乃至对于整个社会的建构与被建构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理论的建设性贡献。因此,写作《孙家香》不仅是给一个民间故事传承人作传,而且从她这里出发,让世人更为深刻地体会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学术价值及其保护工作的艰难与复杂,更为理性地提炼中国民间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更为务实地解决中国民俗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位置与责任问题。 写作《孙家香》是出于对孙家香的爱戴和敬重。十年来,孙家香无数次为我讲故事、说风俗、谈生活,每一次讲述都是关于杜家冲的历史记忆,都是品味都镇湾人的文化生活。孙家香成为我认知和建构都镇湾民族地方知识和历史事实的主要渠道,是我思考和构建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理论的重要对象,也清晰了我从书面文本的研究转向田野动态考察中国民间叙事的学理路径。如果本书能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文化建设增添一道光彩的话,如果本书能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话,都要归功于孙家香以及与她一样扎根在乡土之中的老百姓。在此,对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祝福! 写好《孙家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力争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孙家香。为此,我走遍了孙家香生活的所有地方,探访了熟悉孙家香的乡亲们,掌握了充足的第一手资料。白果园、台子、萧家湾、邓家坪、向家埫、都镇湾镇福利院、长阳县第一福利院等地方留下了孙家香不同时期的足迹、不同的生活和形态各异的故事。十年来,在求真求实的同时,我不断了解孙家香,理解孙家香,倾听孙家香。不过,我知道,限于本人的学识和能力,对于孙家香和“孙家香”们的认识和研究,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仍要把这本自己尽心尽力撰写的《孙家香》呈现给大家,以接受所有关心孙家香、热爱孙家香、研究孙家香的朋友的批评。 写作《孙家香》的日子,邢莉教授不仅为我的生活提供很多帮助,不仅对我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建议,而且还与爱人余继刚先生陪同我到远离京城的长阳土家山寨看望孙家香,让我备受鼓舞和感动。身为科学家和摄影家的余继刚先生不仅为长阳、为孙家香留下了许多精美的照片,而且他以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的新锐视角为我的孙家香研究和田野调查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此,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十年来,在我考察孙家香的旅程中,始终有一个核心团队,成员有萧国松、王丹、周惠英、云青、欧阳梦、周阳、李林等。他们在调查过程中给了我许多无私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的协助,本书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在此,对他们的辛劳表示崇高的敬佩和深深的感谢! 十年来,我踏遍了长阳的山山水水,那里记录着我的艰辛,撒播着我的希望,也留下了我对质朴的长阳人的无尽牵挂与祝福。虽然我不能时时刻刻生活在他们中间,但是,清江的水、长阳的山所铸就的精神魂魄将永远导引着我不断前行,继续徜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感谢长阳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们,感谢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各级领导为我在长阳的调查提供的诸多便利和种种帮助! 2007年11月30日武汉桂子山 2008年1月20日北京魏公村 该著作由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