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段宝林]《中国民俗大全》总序(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段宝林 参加讨论

    现实的美(包括民俗这种生活美)总是相对的。绝对的美只能在一定时空条件下通过相对的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现实的民俗美棗相对的民俗美之中,包容着许多绝对美的分子,各时代、各地区的民俗中包容的绝对美的分子及其组合、密度等各不相同,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社团生活的进步而不断进步。也就是说,民俗发展的方向和轨迹是趋美的、进化的,民俗中所包含的绝对美的分子一般总是愈来愈多,民俗也就会愈变愈美。什么是“绝对的美”呢7这种美有没有客观标准呢?应该说是有的。所谓“绝对的美”实际上就是真、善、美的统一。真的程度表现为对事物本质发展规律认识和运用的程度,也就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的程度;善是事物内容的美,它与真和美的各种形式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绝对的美”的主要内涵。
    民俗的发展总是越变越美,绝对美的分子越变越多,总是不断向绝对的美前进。不排除发展中有曲折和反复(如某些地方某些人中的迷信行为之沉渣复起),但总的倾向是进化的、趋美的(科学总是要战胜迷信的)。我们不赞成民俗学与人类学中的“民俗相对主义”。这种相对主义在反对大民族主义的民俗歧视时,是起过进步作用的,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立体思维和辩证法,因而是有缺陷的。这种相对主义把各种民俗一视同仁,主张民俗无美丑、无是非、无客观标准。主张民俗的多样性、相对性是对的,尊重落后民族的民俗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民俗的美与丑、落后与进步等还是有客观标准的。精耕细作、水利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的农业,。总是比刀耕火种、破坏自然生态的“游耕”要进步;果皮、废纸、饮料瓶放进垃圾桶,吐痰人盂或手巾,公共场所不吸烟,‘总是比随手抛弃垃圾,随地吐痰,不问场所地到处抽烟要进步;抽水马桶总是比随地便溺或旧式茅坑要进步。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科技水平的进步,落后的民俗总是会跟着进步的,似乎不能说“进步”和“落后”都一样。科学的民俗学应该对民俗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既要了解它的现状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种条件,尊重各族人民的自我抉择;同时又要研究民俗发展的轨迹和路径,宣传更美好的先进的生活方式,普及科学知识,改善生产与生活条件,改变落后的生活环境和审美观点,帮助人民自觉地自己动手去移风易俗,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落后的生活方式,使民俗美更加美好。民俗的趋美律总是要起作用的。自发地变化速度就慢,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去科学地、自觉地移风易俗,就可以加快民俗进步的速度。但是,如果违背了民俗的趋美律,不了解民俗改良首先要具备客观物质条件和审美观点的改变等主观条件,并且只能由人民自己动手自觉自愿地去改革,而鲁莽地搞强迫命令、越组代癌,就要重犯二三十年代砸菩萨“破除迷信”,和1958年“共产风”,及1966年“破四旧”的极其严重的错误。强迫命令、急性病绝不能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个真理已反复得到了证明。
    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科学不发达,人们不了解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好依靠神佛、祖先的崇拜来消灾求福,产生了许多鬼神迷信的民俗。这是人类软弱与无知的表现,但许多文化艺术却在这些宗教迷信的民俗中创造、传承、发展着,深刻地、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达,许多旧的迷信风俗已在逐渐改变。这种改变一般是用更加符合真善美的新民俗取代或改造了旧民俗,迷信的成份为新的生活美所取代,使民俗更美了。这种移风易俗是符合民俗的趋美律的,是成功的。这是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生活条件变化而造成的自然结果,而不是简单化的“破旧立新”的成果。正相反,民俗的改造并非“不破不立”、“前破后立”,而是相反,“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如果没有新的更美的民俗创造出来去代替旧民俗,旧的民俗是不可能真正破除的。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之中,有些人精神空虚,建新庙拜旧神.,造大坟求风水保佑财富水留其家,甚至造“生人坟”;婚事丧事,大操大办;某些商店起封建色彩的、殖民地色彩的、格调低下的、怪里怪气的店名;某些企业开张,吸取外国的“剪彩”仪式,黄金铸剪,剪断彩带后赠剪彩者,送5位甚至6位数的红封包,借着这种民俗形式以糖衣炮弹射向某些官员。这说明经济发展了,良风美俗不会自动产生,调查研究、移风易俗的任务十分艰巨。
    各种风俗习惯都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它们开始时都是被认为在当时当地条件下最美的生活方式而创造出来流传开来的。各种民俗都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渊源,起过一定的社会作用,绝不是偶然的。所以即使是一些落后的迷信的民俗,也有它存在的理由,甚至其中可能还包涵着科学的内核和文化艺术的成果,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谨慎地、具体地分析它们,进而批判地继承,如果其中有精华的部分便发扬之,如果其中有糟粕的部分便扬弃之,如果其中有文化艺术的部分便推陈出新或整理后演出或借鉴其艺术成就而创作新的文学艺术作品,而绝不能简单化地粗暴地否定。过去在南方山区所存在的一些植物崇拜,如壮、瑶、苗、侗诸民族各有不同的树崇拜,大瑶山地区的树崇拜曾使当地大片原始森林(水源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使气候湿润,金秀河河水长年丰沛,各种生产得以进行。1958年大炼钢铁“破除迷信”向树神宣战,砍光了一个个山头上巨大的原始森林,却不能运出,结果树木腐烂,水土流失,森林棗绿色的水库被人为地破坏了,于是金秀水暴涨暴落,在旱季就几乎断流,气候也变得干燥难耐。这种“破除迷信”的粗暴行动,实际上连科学也被同时破除了。这就说明在一些迷信的民俗中,往往同时包含着一些合理的内核和科学的内涵。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各种民俗。在长期实践中,人们意识到森林是山区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但不知道它的科学原理,以为这是树神的恩泽,从而产生了树神崇拜的迷信民俗:在这种迷信中实际包含了生态平衡的科学内核。如果我们缺少辩证的立体思维对民俗进行多层次的本质分析,而只看它表面的迷信崇拜,连它的科学成分也同时全盘否定了,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使人认为这些严重后果正是神佛对人们的“惩罚”,反而更加深了人们的迷信观念,这就与“破除迷信”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因此,我们对一切带有迷信色彩的民俗,都要用科学的态度进行谨慎的、认真的全面记录,然后还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判,保存并发扬其中合理的成分和科学的内核,吸取其文化、艺术的美好因素,加以推陈出新的改造,使它更美好,更符合人民群众建设新生活的需要。如此的移风易俗是要靠群众自觉自愿地在科学的指导下来进行的。所以必须认真贯彻“全面搜集,加强研究”的正确方针,首先把一切旧的、哪怕是带有迷信内容的传统民俗,如实地记录下来,进行多层次的科学分析,作为移风易俗的参考。即使是一些过去流行但已不存在的传统民俗,为了研究民俗历史发展规律的需要,也必须加以全面的调查作为历史资料认真地保存下来。否则,历史的环节残缺不全,对研究现实和历史的渊源关系、对掌握历史发展规律都是非常不利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