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全来自天然植物 经线染色后,再加上纬线编织,一件精美的黎锦即可问世。 文图 海南日报 记者 于伟慧 絣染是我国古老的印染方法,这种特殊技艺在海南黎族尚存,虽然我国其他民族也有絣染,通常是先织布后絣染,而黎族的絣染技艺是先絣染后织布,不仅丰富了图案的层次,还有朦胧美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用絣染技艺制作的“盘班布”、“海南青盘皮(被)单、”“海南棋盘布”等被作为朝廷贡品并行销内地。现在絣染的技艺在我国已十分罕见,在海南也只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东方市黎族美孚方言区有此技艺传世,在黎族妇女中目前掌握此技术的不过十人。 絣染,黎族称结染,扎染。是先絣染后织布的独特手工技艺。宋代之后文献有记载。苏东坡被贬居儋州期间,曾作“峻灵王庙记”(庙位于今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其中说到“结花黎”,指的就是黎族的絣染技艺。 絣染是把理好的纺线做经,紧缚在絣染架上,然后用青色或棕色的棉线在经线上扎结所需的花纹图案,随后从木框上取下来,放入染缸里着色,染后晾干,摘去所结的棉线,就显出别具一格的朦胧晕色经线。再在经线上织上彩色的纬线,这样就形成了一件精致的黎锦艺术精品。 絣染技艺是黎族人民独创的古老染织技艺,是我国染色技艺的活化石。现今,因机织产品的广泛使用,絣染织布的手工技艺已濒危,随着掌握这技艺的少数老年妇女的去世,这技艺很可能会失传,亟需保护。 黎族独创 先絣染后织布 絣染,史书亦称“缬染”。元代著名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云:“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班斓谓之缬。”元代吕诚《耒鹤集》卷一记载儋、万两州黎族民间普遍使用“缬花黎布”。当时运用结染技艺织成的“缬花黎布”“盘班布”“海南棋盘布”等已是朝廷贡品并行销内地。 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王海昌介绍,絣染技艺的兴起,起初是全岛性的,后结染中心逐渐西移至岛西的东方、昌江地区。至明清时期,生活在海南岛西部今昌江、东方境内的美孚方言黎族,将此独特的技艺发扬光大。絣染在其他地区的黎族中已失传,现仅存于操美孚方言的黎族妇女中。而据目前调查,如今掌握该技术的妇女已经不足十人。 省非遗保护专家符策超说,絣染是黎族人民独创的染色织布方法之一,絣染工具、棉线和染料都来自自然,取材容易且没有污染。现代化的机械纺织染色技术无法取代。 絣染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价值,有重要的纺织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我国其他民族也有絣染,但都是先织布后絣染,而黎族的絣染技艺是先絣染后织布,不仅丰富了图案的层次,有朦胧美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实用价值,絣染技艺普遍应用于黎族的筒裙织物上,筒裙是黎族生活的常用服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