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贵州戏剧如何走向大市场?(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杨品 刘明旻 参加讨论

    贵州部分民族戏曲知识简介
    黔剧
    黔剧,地方剧种,曾名文琴戏,流行于贵阳、毕节、遵义、安顺、黔西南等地区。黔剧,是由流传在贵州的曲艺扬琴(又名“文琴”、“贵州弹词”)于1953年发展而成的。
    黔剧是由说唱艺术贵州扬琴搬上舞台扮演而创立的新兴地方剧种,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60年代被正式命名。它的唱腔,主要是继承发展了文琴民间说唱艺术的传统。它的表演是在吸收、借鉴昆剧等戏曲表演的基础上,又学习当地各民族的民间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演员一般比较年轻。
    花灯戏
    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
    贵州花灯戏主要流行于独山、遵义、毕节、安顺、铜仁等地,各地有不同的称谓。黔北、黔西一带叫“灯夹戏”,独山一带叫“台灯”,思南、印江等地叫“高台戏”或“花灯戏”。
    贵州花灯戏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候选者,近年已推出《月照枫林渡》、《征人行》等新剧目。整合各路花灯特色,形成具有“贵州符号”的花灯艺术已成为贵州花灯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布依戏
    布依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它是在汉、壮、苗族戏曲的影响下,用布依语演唱布依族乐曲,在八音坐弹、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及西南部布依族聚居的册亨、安龙、兴义等县。布依戏表演时有固定程序,一般由祭祀、请祖师开箱、降三星、打加官、正戏、扫台、封箱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戏是主体。正戏的剧目包括本民族剧目和移植剧目两类。本民族剧目以讲述布依族传说故事为主,有《三月三》、《六月六》、《罗细杏》等,唱、白均用布依语,民族特色十分浓郁。
    布依戏主要由村寨的民间业余戏班传承。戏班一般30多人,以自然村寨为基础,戏师为班头,各班每年春节必须为本寨或没有戏班的村寨演出。布依戏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戏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5月20日,布依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戏
    侗戏最早形成于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一带,后流传到广西三江和湖南通道等侗族聚居地区。清嘉庆至道光年间,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根据汉族说唱本《二度梅》编制出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之后,侗戏不断吸取桂剧、彩调、祁阳戏、贵州花灯戏等其他戏曲剧种的营养,逐渐提高和完善,最终演变成表演有说有唱、曲调丰富的剧种。
    侗戏是侗族文学、音乐、舞蹈的综合艺术,是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剧种。侗戏动作朴实,形式简单,剧曲独具一格。侗戏的唱词十分讲究音韵,其尾韵统一,腰韵严谨,主要曲调有平板、哀调。
    傩戏
    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
    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傩戏的演出剧目有《孟姜女》、《庞氏女》、《龙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还有一些取材于《目连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的剧目。剧本唱多白少,善于通过大段叙事性唱词交代事件,展开矛盾,塑造形象。演唱用本地方言,唱腔除第一类剧目用端公调外,其他均唱本地群众熟悉的戏曲腔调。(作者: 实习生 杨品;本报记者 刘明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