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传统清明粿 制作全过程(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网易 2010-04-02 20:36:00 黄婷茹 詹伟志 陈 参加讨论

    清明时节泉州市区有吃润饼菜的习俗,而在南安美林清明扫墓,清明粿却是祭品中必备的。2日,记者前往南安美林杨先生家中,采访了清明粿制作的全过程。
    每年清明前后,家住南安市美林街道金枝村的杨跃进一家老小就开始忙活着做清明粿了。据杨先生介绍,他们家制作清明粿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每年清明期间,不仅南安地区,而且晋江、泉州市区也有人向他们购买。而在当地,清明时节用清明粿祭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杨先生一家分工合作,给记者展示了清明粿的制作过程。首先要采摘艾草,俗称“黑粿草”。记者在杨先生家后院看到,这种草就长在田间地头,小小的,十分不起眼。据杨先生介绍,冬季是艾草盛产的季节,他们都会事先把艾草洗净,晒干,贮藏起来,等到要用时再取出清洗,放到高压锅里煮半个小时左右。而煮熟后的艾草就放入机器内搅碎,然后放在一个大铁锅里,加入花生油和白糖,用大铲子搅拌均匀,我们很难想象一锅黑乎乎的艾草等一下怎么变成美味的清明粿。
    接着,杨先生把弄好的艾草和事先经过水磨的糯米放入搅拌机搅拌,黑色的艾草和白色的糯米融合成褐色的米团,终于有点清明粿的样子了。杨先生说,现在用机器只要10分钟,以前手工做至少要半个小时。由于机器搅拌比较粗糙,杨阿姨还要再手工拌匀一下,“很累。”杨阿姨说。看着阿姨和了两下就气喘吁吁,看来这真的是件体力活。接下来就是包馅儿了,几个阿姨围坐在一起分工合作,嘴里聊着家长里短,有的手里飞快地做着清明粿,有的把做好的清明粿垫上一层保鲜膜。杨阿姨介绍说,这馅儿有两种,甜的是绿豆馅,咸的是包糯米,大家可以依个人口味挑选。做好之后就,杨先生将8个大蒸笼放在锅上蒸,25分钟后,一个个垂涎欲滴的清明粿就做好了。
    记者尝了一口刚出锅的清明粿,软软的,黏黏的,满口草香,再加点绿豆馅的甜味儿,味道确实不错。(来源:泉州网;作者:黄婷茹 詹伟志 陈小阳 杨佳彬 文/图)
    泉州地区祭扫风俗各具特色清明节吃清明粿是我市传统民俗,而除了吃清明粿、润饼菜外,泉州还有一些奇特的祭扫形式。
    清明节晋江深沪以前有哭墓的风俗,清明期间,妇女们衣着素洁,携带供品及纸钱,到各自家族的坟上,祭献之后,便伏在坟头边哭边诉,凄楚动人,甚至有一定的节奏及和谐的音调。此外,以前安溪人过清明节,各家门旁皆会插上大麦穗和榕叶枝,取长青丰足之意。但据说旧时方志记载,古时插柳于门。民间有家门上插有一两枝新柳条的习俗,有些妇女头上也插柳叶枝,相传可以“消灾避邪”。而在南安石井一带,清明节改在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节”。传说是因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忌“清”字压在“明”字上头。而在德化永春安溪部分地方则是冬至扫墓。民俗学家分析,冬至俗谚“冬肥年瘦”,这时候正是诸物丰饶之时,秋收后农事告竣,新谷入仓;而且入冬后人们都比较闲暇,尤其地处山区的人们,比如安永德等地,再不像春天那样忙碌了;加上气候干燥,百草衰败,适宜年节前的各种祭祀和喜庆活动,于是扫墓跟其他活动一起,也就趋于频繁应运而生了。(来源:泉州网; 伟志 婷茹 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