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新年不仅仅是正月初一这一天。过新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直到正月十五结束。 每年的正月十五,既是民俗文化中的元宵节,又是道教文化中的上元节。道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相互融合,交汇出独有的“过十五”文化。 正月十五之所以称为上元节,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经义《云笈七签》中云:“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后成人伦,长养万物。” 上元节与道教崇奉的神灵有关。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其中三官大帝就是地位较高且较有影响者。 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即尧、舜、禹,等等。 “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 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赦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因此,道教将正月十五日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上元,还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联句云“三五中秋夕,清游似上元”,就是指的这个节日。 (桦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