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信使》回顾 ©教科文组织/N.Burke 印度Kerala省的Sanskrit戏剧 自创刊以来,教科文组织《信使》刊登了大量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以下是简要回顾: 《昆曲的再生》,2005年11月 这门传统的中国艺术曾一度面临灭绝的危险,现在,它又重新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琼歌的复兴》,2004年12月 这种艺术形式由安哥拉和刚果的奴隶传进来,它将歌曲、舞蹈和魔术融为一体,由于某些社区的努力,这种艺术形式在巴西再次兴起。 《保护魔术》,2001年9月 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决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教科文组织为保护濒危代表作而做出的努力便表明了这一点。 《一个没有王国的刺绣王子》,2001年7月 Tiao Somsanith是老挝行将消亡的一种金线刺绣工当中的一个,他一直在试图利用非商业手段,拯救这门正逐渐失传的手艺。 《Jemâa-el-Fna的一千零一夜》,2000年12月 由于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马拉喀什著名广场的口述传统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过去不光是由石头堆起来的》,2000年12月 世界遗产不光是遗迹和自然奇观,体现我们集体智慧的非物质理念和信仰也有它们的合法空间。 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实例为特征的文章精选: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实例为特征的文章精选: 《伟大史诗——关于人和超人的英雄神话》,1989年9月 不管这部史诗是由无名诗人创作的,还是多个世纪以来一直口头传承并经过重新创作的,它不仅反映了一种文化、一个帝国的兴起,甚至关系到宇宙万物留给下一代的民族记忆。因此,这部史诗让历史兴衰的记忆得以保留。 《世界剧院》,1983年4月 从非洲的宗教仪式到日本的歌舞伎,世界剧院就像一幅巨幅油画,“集中表现”了一种文化。它结合了各种世俗神话和习俗、历史性的生活方式和经历,同时吸收了各种形式的艺术、人类表情和信息。 《世纪之音》,1973年6月 音乐与生活本身和人类社会是联系在一起的。即使是在每种文化的早期阶段,呤诵也是一种叙述过去、教授哲学和伦理概念的手段。这个问题分析了传统音乐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