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民族学
文史百科
民间说史
历史典籍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清朝
汉朝
刘备
朱元璋
刘邦
乾隆
武则天
佚名
三国
诸葛亮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编织多彩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教科文《信使》2006年5月刊 Maricris Jan Tobias
参加讨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 Renato S. Rastrollo
Haja Amina Appi在编织
作为菲律宾最优秀的传统编织者之一,80岁的Haja Amina Appi于2004年成了菲律宾的“人类活财富”之一。通过传授她的手艺,她确保了对一非物质遗产的保护。
Haja Amina Appi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了80年人生岁月。她住在塔威塔威省(菲律宾西南端的一个小岛)的Ungos Matata,屋后种着一些露兜树。她要去割树叶了。这些散开的树叶边上长着刺,不过,她喜欢这种树叶,因为用它可以做出坚韧的席条。多年的编织经历让她逐渐习惯了用这种多刺的树叶作为席子原料。在她的一生中,做过织席人、教师、艺术家,最近她又被授予菲律宾“人类活财富”称号。
教科文组织努力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活财富”的价值及其向年青一代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菲律宾共和国于1992年设立了这一享有盛誉的国家称号,以奖励那些在保护和振兴面临灭绝危险的传统工艺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个人。从那以后,有11名艺术家因为致力于使用传统工艺和材料而获得这一称号。Haja Appi于2004年获得了这一称号,她用露兜叶(或者叫paghahablon)织席的手艺获得了认可。
© Renato S. Rastrollo
为了使露兜条足够柔韧便于编织,Haja Appi用一根极重的圆木多次碾压
古老的技术
她的第一项工作是收割露兜叶,然后用一把小刀除去叶子上的刺,再用剥皮器(一个有锋利尖齿的薄木片)去皮。这时,原来的露兜叶成了一条窄窄的带状物,之后,让太阳将其晒干,再放到煮沸的、加有粉末状商业染料anjibi的大染缸里进行染色。为了使这些露兜条足够柔韧便于编织,她会用paggosa或是一根极重的圆木多次碾压,这一步即所谓的“pagtabig”。把露兜条弄干是一项多次重复且非常麻烦的工作,不过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不能让露兜叶出毛刺,也不能弄坏了。
© Renato S. Rastrollo
Haja Appi的独特之处在于她编织的席子特别平整,设计的图案也极具创造性。
大胆的设计
Haja Appi编织时不用画好的图案,也不用纸和笔来画环线和褶曲。在计算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彩色露兜条来编织出匀称的几何图案时,她靠的是对数学级数的直觉。
与其他织席人相比,Haja Appi的独特之处在于她编织的席子特别平整,设计的图案也极具创造性。虽然她是用传统编织工艺来创作美丽、清晰和异常精细的图案,但是,她所设计的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各种颜色生动地交织在一起,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对传统的突破。在历史上,萨玛席一般都是白色的,但是,她开始尝试利用染料来创作她想要的效果。对她而言,商业染料一般都不够鲜亮或惹人注意,因此,她将不同染料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了各种亮丽的红色、紫色和黄色,有时一次会用到八种颜色。
为了给后代保护这一传统,Haja Appi向其社区里的妇女传授了Tepo手艺。而按照传统,这是一种母女相传的技能。
她因为对paghahablon技术的深入了解以及毕其一生保护菲律宾的这种传统而赢得特殊地位,使她成为国家的文化传承者。菲律宾国家博物馆将她的作品收入馆中供公众瞻仰。
Maricris Jan Tobias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丹砂文化:一个民族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
下一篇:
茶马古道上的东巴文化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学术文摘
理论政策
经济生态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字
民族史学
世界民族
民族地区发展
新疆研究
西藏研究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应用
访谈笔谈座谈
书评文萃
田野研究
随便看看
苏联解体前的五张老照片,最后一张令
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 余震
五代十国的文化
南宋朝庭为什么不愿意做元朝的藩属国
《国王与皇帝:查理曼大帝新传》
杯弓蛇影是什么意思?杯弓蛇影的故事
恶搞版: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倒着写会怎
佤族人禁忌甚多?禁忌与陋习阻碍了佤
木梗之患的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是什么
成语知识:出将入相是什么意思?出将
历史人物
帝王
后宫
武将
文官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三国人物
水浒传人物
红楼梦人物
封神榜人物
古代美男
古代美女
巾帼英雄
佛教人物
道教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
武侠人物
外国人物
外国领导人
历史学
史家论史
观点
史学评议
国外史学
治学心语
历史考据
历史名人
古今文献
学科简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词条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豪门秘史
皇朝秘史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佛教故事
道教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伊斯兰教故事
其它宗教故事
恐怖、悬疑、灵异
史记故事
文化故事
名人故事
幽默笑话
智慧、哲理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其它故事
中国史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专门史
党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中国古代史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世界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中国近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中国现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人物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埃及神话故事人物
北欧神话故事人物
其它神话故事人物
民族学
学术文摘
理论政策
经济生态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字
民族史学
世界民族
民族地区发展
新疆研究
西藏研究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应用
访谈笔谈座谈
书评文萃
田野研究
世界历史
世界战史
世界文史
世界名著
世界野史
世界名人
欧洲历史
亚洲历史
非洲历史
美洲历史
美国历史
日本历史
英国历史
军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短故事
名人与佛
文史百科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名著
成语典故
中国文化史
科举
古代官职
寓言故事
百家姓
文化名家
周公解梦故事
历史典故
谜语故事
名人名言
野史秘闻
帝王野史
野史趣闻
历史剧
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民间说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名人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国际
老照片
年代写真
战争记忆
人物旧照
奇闻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