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文章认为,道教是在中国本土各种原始自然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水崇拜作为原始自然宗教的一种类型,对道教的宇宙观、基本信仰及其它理论、神仙谱系、科仪方术等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本土各种原始自然宗教是道教赖以孕育、生长的沃土。其中,为道教提供了丰富养料的原始自然宗教,首推水崇拜。水崇拜以水的神秘力量、各类水神为崇拜对象,以水生万物、水神司雨水观念为基本内涵,以祈求降雨止雨和生殖繁衍仪式为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农业中国延续时间最长、覆盖地域最广的原始自然宗教之一。它对道教的宇宙观、基本信仰及其它理论、神仙谱系、科仪方术等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水崇拜生命观与道教的宇宙观、长生不死观 水崇拜的基本观念之一便是以水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人及天地万物皆由水生。水可化为水气,由水生人、生天地万物的观念又引申出了气生人、生天地万物的观念。在我国汉族盘古创世神话及西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水生人、天地万物与气生人、天地万物就往往混为一谈。同为盘古诞生神话,民间叙事诗《根古传》说盘古生于水:“那时有座昆仑山,天心地胆在中心。一山长成五龙形,五个嘴唇往下伸,五个嘴唇流血水,一齐流到海洋内,聚会天精与地灵,结个胞胎水上存,长成盘古一个人。”(注:刘守华:《鄂西古神话的新发现——神农架神话历史叙事歌〈黑暗传〉初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编《神话新探》,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第229页。)意为盘古为昆仑山血水(雪水)与海水孕育而成。《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则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浑沌,即气之状貌。在彝族、景颇族、侗族、布依族、土族、傣族等民族的创世神话中,气往往表现为水气或雾气。(注:韦兴儒:《论贵州天地神话中的宇宙星云观》,《贵州神话史诗论文集》,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第68、69页。李子贤编:《云南少数民族神话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第373,165,546页。) 道教的宇宙观,本源于水崇拜气生人、生天地万物的观念。道教的重要经典《太平经》就阐述了这种宇宙观。其中的《夷狄自伏法》说:“一气为天,一气为地,一气为人,余气散备万物。”《太平经》又把最初造成天、地、人及万物的“气”称为“元气”。“元气”即气的初始状态,也是最根本的气。“元气”能产生一切,就在于“元气乃包裹天地八方,莫不受其气而生。”可以说,“元气”就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材料,亦即原始信仰中的“水气”、“云气”。两汉时期,“气”的思想无限膨胀,“气”的概念延伸到众多的思想领域。道教理论的形成必然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道教理论对“气”也作了多种引申,划分了多种类别,因而涉及到了天、地、人、万物的各个方面乃至抽象思维的领域。 汉代将“气”分成了“天”、“地”、“人”三类,称“天气”、“地气”、“人气”,有所谓“三元”之说:“上元者,天气也”,“下元者,地气也”,“中元者,人气也”(《乐纬动声仪》)。”由此三大类“气”,又可无休无止地引申出多种多样的类别,然而所有的引申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气生天地万物。既然天地万物皆由气生,那么,天地万物的属性,都应是由气带来的。比如,把人世间的是非好恶观念纳入气中,便有了正气、邪气、善气、恶气、吉气、凶气等。把大自然的四季和五行学说归入气论,便有春、夏、秋、冬与金、木、水、火、土之气。如:“有木行,有春气”;“有火行,有夏气”;“有土行,有四季中央之气”;“有金行,有秋气”;“有水行,有冬气”。又如“金气断,则木气得王,火气大明,无衰时也……火不明则土气日兴……金囚则水气休。”(注:均引自《太平经》。) 由此可见,气生天地万物的宇宙观深入到了道教理论的各个层面,成为道教理论的根本支柱。所以,道教最重要的概念“道”,也往往用“气”来解释,“气”经常被用作“道”的同义语。《太平经》中的《经钞》丁部说:“道者,天也,阳也,主生。”又说:“元气”,“阳也,主生。”这就是说“气”与“道”有同样的功能。《老子想尔注》说:“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刘勰《灭惑论》引齐道士《三破论》说:“道以气为宗。”陶弘景《养生延命录》引《服气经》说:“道者,气也”。这些言论则表明“气”与“道”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义关系。总之,以“气”论“道”,说明气宇宙观在道教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也说明水崇拜的气生命观对道教理论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教还从气生人、天地万物的宇宙观出发,来创造其神灵,把道教诸神说成是由气化生的。 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尊神,就被说成是由三气化生。南朝宋时的《三天内解经》说:“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无,太无变化玄气、元气、始气,三气混沌相因,而化生玄妙玉女。玉女生后,混气凝结,化生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注:《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28册,第413页。)已包含三气化生神灵之说。《云笈七簽》卷3《道教三洞宗元》又进一步说明三气化生三清尊神:三元变生三气,又代表三位尊神,三位尊神即为三气所化生。陶弘景《真诰·甄命授》又在三气化三清尊神说中融入《易经》的太极说:“道者混然,是元气生。元气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太极生两仪”(两仪即天地、阴阳等——笔者注),“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等。这就使得三清尊神的内涵更加丰富,从而成为道教全部宇宙观的象征或符号。三清尊神供奉于道教宫观的主殿,称“三清宫”或“三清殿”、“三清阁”。 三清尊神之下的各级神仙,也是由气所化生。如前引文所述及的老子的出生,就有“混气凝结”化生之说。又如玉皇大帝为三清祖气所化,“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注:《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第34册,第632页。)事实上,由三清尊神所展示的宇宙生成图式,已可知道教诸神无不源于三清祖气,无不为气所化生。用“气”来塑造神灵,解释神灵的形成,便使得道教气宇宙观理论能够以物质化、形象化的形态而承传于世,便于民众理解接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