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彝族民俗文化(组图)(7)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人民网 2009年05月14日16:3 凉山州人民政府门 参加讨论

    彝族毕摩文化
    毕摩具有多重身份,从宗教职能来看他是祭司,是彝族原始宗教礼仪的主持者,是沟通“人与神”的中介。在古代彝族 “君、臣、师”的社会结构中,毕摩担任着“师”的职责。毕摩通晓彝族文字,是彝族知识分子、经史学者,又是彝族文化的代表者、传承者。
    一个具有权威的毕摩,须具备宗教、经籍、历史、地理、历法及星占、医学病理、艺术、宗教仪式、民间口传文学等各方的知识。历史上,毕摩规范了彝族文字,规范了部分民间习俗,编撰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毕摩是彝语的音译,“毕”意为念经诅咒,“摩”意为有知识的长者。在古代彝族社会结构的兹、莫、毕、格、卓中,毕摩属于第三个等级。毕摩不仅是专门掌管文书、主持宗教仪式者,而且是教师、军师、医师、法官。毕摩阶层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度,并限于男性,他们创造了彝族文字,撰写、收藏彝文经典,通晓彝族历史、天文、地理,他们是彝族传统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影响着彝族的整体文化系统。1980年国务院批准使用规范彝文后,彝文在教育、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里起到了重要作用。
    毕摩文化博大精深,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以万计的毕摩经籍,内容涉及范围广、学术价值高,是探索民族史、地方史、彝族文化渊源和其它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资料,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摩经籍,是以毕摩为收集、加工、整理和编撰主体,广泛应用于原始宗教仪式的经文典籍,它反映了彝族传统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彝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符号载体,是彝族毕摩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毕摩文化和民众文化这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交相辉映的文化类型构成了彝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外来文化对他的影响非常微弱,所以直到今天还完整地保持着彝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彝族的宗教文化——毕摩文化。毕摩文化在这里得到保护的完整程度,是其他彝区所不可比的。因此,美姑被中外史学者誉为“毕摩之乡”。美姑地处凉山彝族地区腹心地带,是凉山毕摩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地区。据史书记载,彝族历史上产生过三位著名文化英雄阿苏拉则、阿格说主、阿克俄火,以他们三人为代表形成了三大毕摩流派,其子孙后代集中居住在美姑,只有阿克俄火的部分后裔牵往峨边县。所以,美姑毕摩的文化知识水平最高,有“毕摩源头在美姑黄毛埂”之说。美姑彝族毕摩法器最完备,有签筒、神铃、神扇、经书、神签、野猪牙项圈、网兜、水鼓、竹响等十余种。1996年美姑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毕摩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初,美姑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全县36个乡镇、291个村的现有毕摩及其经籍收藏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县有毕摩8680人,有332种(不包括书名和内容重复的)毕摩经籍,经书藏量有14万余卷。(包括书名和内容重复的)。
    
    毕摩诵经
    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1项): 彝族火把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7项):
    一、民间文学(3项):《阿嫫妮惹》、《支格阿龙》、《彝族克智》;
    二、民间音乐(4项):彝族阿都高腔、朵乐荷、义诺彝族民歌、口弦;
    三、民间舞蹈(1项):甲搓;
    四、手工技艺(3项):凉山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凉山彝族漆器制作工艺、凉山彝族银饰手工技艺;
    五、民俗(5项):火把节(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藏历年、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
    六、民间美术(1项):毕摩绘画
    来源: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