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研究中对于文化表现的不同理解角度。主位和客位这两个术语是肯尼思·派克(Kenneth Pike)在1954年从语言学的术语音位的(phonemic)和语音的(phonetic)类推出来的。 主位研究是指研究者不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尽可能的从当地人的视角去理解文化,通过听取当地提供情况的人即报道人所反映的当地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主位研究将报道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他的描述和分析作为最终的判断。同时,主位研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熟悉他们的知识体系、分类系统,明了他们的概念、话语及意义,通过深入的参与观察,尽量像本地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客位研究是研究者以文化外来观察者的角度来理解文化,以科学家的标准对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解释,用比较的和历史的观点看待民族志提供的材料。这样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要求研究者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并能够联系研究对象实际材料进行应用。 主位研究在现代文化人类学中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人类学家在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写作过程中都注意本位术语和观念的应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详尽的描述文化的各个环节,克服由于观察者的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偏差,但是这种研究角度也有一些缺点,即由于当地人在自身的文化当中可能会将许多的行为和思想视为当然的和平常的。而在客位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所搜集的材料的解释,研究者可以认识和解释那些本土文化中生活的人们在自身文化中可能视为当然的和平常的许多的行为和思想,缺点是不能详尽的描述文化的各个环节,观察者会因为文化的差异、文化假设上的偏差而产生可能错误的认识。 参考文献: 吴泽霖主编,《人类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Thomas Bvarfield (ed.), The Dictionary of Anthropology,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7. 摘自 黄平、罗红光、许宝强 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人类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