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万建中]从民俗学角度解读《祝福》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 万建中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以往的评论家们在揭示《祝福》这一震撼人心的悲剧根源时,无一例外选择了阶级压迫的审视角度,认定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逼死了祥林嫂,酿就祥林嫂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制度及礼教。这样解读,表面上似乎不无道理,实际忽略了这篇优秀作品悲剧意义的独特性,未能切实把握鲁迅创作该作品的初衷和深邃内涵。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指出“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按照丹纳的理论,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的终极原因,便是由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搀合而成的社会民俗氛围。一个又一个封建陋习,犹如巨大而无形的网络,鲁四老爷及其“和唱”者们则是居干其中的蜘蛛,池们正是以这张网为屏障,向孤独无助的祥林嫂频频喷出致命的毒汁。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封建社会民俗
    本文刊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2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