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施爱东]梁祝故事是怎样结尾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施爱东 参加讨论

    梁祝为什么会葬在一起
    梁祝故事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界一般认为梁祝故事起于东晋。但是,目前所有指认为宋代以前的证据,无一足信。我们确切知道最早记载梁祝故事的,是南宋张津的《四明图经》。同是宋代的《舆地纪胜》、《四明志》等相关著述也有片言记载,但所提供的信息没有超出《四明图经》。元代袁桶延祐《四明志》仍持张津的说法,文末加了一句“然此事恍惚,以旧志有姑存”。可见故事在元代还并不很盛行。
    我们就从《四明图经》中的梁祝故事说起,并且只以梁祝故事的结尾作为讨论对象,看看故事的生命树是怎样生长的。
    《四明图经》中只是说:“义妇冢”是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两人小时曾经同学三年,而梁山伯不知祝英台是女子,这是两个非常质朴的年轻人。这说明在南宋的时候,故事的结尾还仅止于记载祝英台有“义妇”之名,以及梁祝二人“同冢”———这是梁祝故事最原始的结尾,没有多少传奇色彩。
    那么,祝英台为什么会得到义妇的封号?她与梁山伯是什么关系?他们为何同冢?张津以及其他载录者均未作具体说明。也许当时民间已有相关传说,也许成熟的情节尚未产生,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张津简单的记载留下了许多尚待回答的问题。
    在民间故事的流传过程中,只要故事中存在问题,就一定会有人试图用相应的情节来回答这些问题。明清以降,见于文字记载的梁祝故事骤然增多,故事情节也丰富起来。这里我们只讨论一个问题:这一对青年男女为什么会同葬在一起?
    不同地区的故事对梁祝同冢会有不同的解释。根据现有资料,主要说法有三种:(1)合葬说;(2)阴配说;(3)投墓说。投墓说流传最广,据说祝英台哭坟的时候,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跳入墓中,所以他们同葬在一起。我们抛开合葬说与阴配说,就从祝英台投墓开始讨论。
    投墓之后,可能产生两类问题。一是逻辑问题。比如,祝英台的投墓行为是否合乎伦理规范?她的未婚夫马某将做出什么反应?等等。二是情感问题。投墓是一出爱情悲剧,美的事物遭到毁灭,老百姓自然不甘心,于是就有了情感问题。
    无论逻辑或情感的问题,都会形成紧张,需要增补新的情节来消解这种紧张。而不同的故事讲述人会选择增补不同的情节。于是,形形色色的人,就会增补形形色色的情节。故事生命树的每一个关节点上,都会生出新的树枝,树枝的生长方向是杂乱无章的,几乎朝向了所有可能的方向。
       祝英台投墓的后果是什么
    祝英台投墓之后,会产生许多问题,我们只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追踪:祝英台未婚夫马某会有什么反应?
    我们统计了102个梁祝故事,发现马某可以有六种反应:(1)不作为;(2)掘墓;(3)追入阴曹地府,继续夺妻斗争;(4)变成了苍蝇之类的小昆虫;(5)吓成了红脸;(6)殉情自杀。这六种情节基本上穷尽了我们可以想象的马某的所有可能反应。每一种反应,都会续补相应的情节。我们选择“掘墓”进行追踪。
    掘墓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掘墓发现了什么?或者,掘墓的后果是什么?在我们所讨论的故事中,掘墓之后,有这样一些情节:(1)群蛇护着墓穴,吓退掘墓者;(2)马某找到尸骨,进行报复;(3)梁祝发生尸解;(4)梁祝化为双飞物,在另一世界得到永生。
    限于篇幅,我们只选择“尸解”进行追踪。(1)主人公的灵魂已经飞升了,石头只是坟墓中的遗留物;(2)石头本身就是梁祝的化身。作为梁祝化身的石头,其命运还必须有所交待。首先,马某一定会想办法分开(或砸碎)这两块石头。而一旦石头(代表梁祝)被分开,这又产生了新的紧张,因此一定要增补一个有关“结合”的情节才能消解这一紧张。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故事是可以不断生长的,只要存在问题,就一定会催生不同的情节来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之后,故事才会停止生长。不同的故事讲述人所选择的解决方案千差万别。故事在后续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会表现出多种可能的走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