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杨多立 参加讨论

    1.护寨林——即寨门以内的山林。这是安寨之初就设置的林带,意在保护村寨。面积大小因村寨大小、人口多少、地形地貌条件而定。一般包括从寨子到寨外一二公里的范围。僾尼人的村寨入口处都有一道风格鲜明的寨门,僾尼语叫“洛扛”,上置木制鸟兽刀枪之型,两边各立一尊木雕裸体人像,分别为一男一女,旁边有以竹篾编成的放射状辟邪物。寨门每年由威严的追玛(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带领大家更换,届时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寨门是至高无上的,具有保护村寨的神力,以寨门为界,其内为人的世界,其外是鬼神的天地,寨门以内的一草一木都是不可侵犯的。因此,寨门内包括护寨林在内的所有树木,一律不许砍伐,也不许在此范围内猎杀野生动物。即便是自然死亡的风倒木,也不得随意挪动,更不能用做烧柴或木料。若有人不遵守此规定,或无意中砍伐了树木,必须到“米山老”神树下祭献谢罪(“米山老”是一特定的地点,即地神的居所,其旁的大树是树神的象征)。
    2.坟山——每个僾尼村寨都有一到数个坟山,这里因属永久性的禁地而密林广布阴森可怕。坟山一般位于寨子两边,寨门以外,往往与寨子隔一条河,此河有专门的名称为“阿培明耶老八”,即祖先神明耶之河。坟山树木不许任何人砍伐,因为僾尼人认为安葬在坟山上的先人就是祖先神,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保佑后人,树林是为他们遮风避雨的大雨伞,砍伐树木就是对先人的不恭,必遭报应。
    3.水源林——广泛分布在田间地角、山箐凹谷和各种水沟周围的树林,它们保证了僾尼山寨终年四季清泉长流,一般分到各家管护,严禁砍伐。
    4.棺木林——僾尼人实行土葬,很重要的一个仪式是砍棺木,僾尼语叫“伙洛德”。此活动分两天进行,头一天找树,要到建寨时特别留下来的树林中去找,“厌隆阿波”、“隆波阿波”、“伙拖阿波”或者“陆阿波”,这是几种棺木树的名称。“阿波”在僾尼语里含有尊敬之意,一般译为“大爹”,可见僾尼人是如何尊敬棺木树。棺木林受到特别的尊敬和保护,平时不得入内伐薪采料。找好棺木树后,第二天砍树并将棺木扛回家。届时要赶一头三五十斤重的猪到棺木林中杀翻,祭祀棺木林,表示因为死了人,不得不来此砍树,恭请树神原谅。砍棺木时还要砍两棵“色如”,即抬棺木的木扛,也须用特定的树种。扛棺木回寨子时人人争着来抬,认为如此可以得到福气,这也是僾尼人树木崇拜的一种表示。[5]
    5.薪炭林——每个僾尼村寨都有一至数块固定的薪炭林,以供应村民的燃料之需。僾尼人采薪时一般不会将大树放倒,而是修枝打杈,砍过后不久就会重新萌发,几年之后又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了。即使不得不砍伐大树,也要到树多林密的地方,找长势不良,如弯曲、有疙瘩的树或者有病虫害的树砍,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树林的生长,反而能够优化树林,与今日《森林法》中的抚育同伐是同样的道理。
    此外,僾尼人山林管护制度的严格还表现在有关的奖惩赏罚上,这主要通过村规民约来实行。在处罚方面,根据对森林危害的程度及肇事人的经济情况,分别采取批评教育、罚款等方式处理。
    一般的违法,如毁林、盗伐的数量不多,或是初犯,以批评教育为主,但须责令其在所伐树木的原处补种树苗,情节严重,如屡教不改或数量众多者,除遭受谴责、补种处罚外,还须到追玛家中向追玛、寨老低头认错,并至少带一只鸡、两瓶酒谢罪。情节格外严重者,除以上处罚外,还要遭到以下严惩:准备相当数量的烟、酒、菜和至少一头猪,和追玛、寨老及全体村民到寨头的“米山老”杀猪煮肉宴请众人,还须以虔诚之心,将烟、酒、菜及煮熟的肉、菜每样取一点,小心翼翼地敬献地神和树神。在神灵和众人的面前,肇事者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只得痛加悔改。由于处罚的严厉,肇事者在经济上也蒙受了很大的损失,所以僾尼人多不敢对沿袭千年的古规古礼有所冒犯,而是循规蹈矩,严格保护森林,自觉维护生态环境。
    西双版纳历来被誉为“植物王国”,但是由于人为的因素,现在生态已惨遭破坏。以勐海县为例,上个世纪30年代,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0%,50年代降至57%,60-70年代大幅跌至35%,进入80年代后,就只剩百分之23.8%了![6]
    生态恶化在当今的世界已是全球的普遍现象,中国长江近几年中发生4次洪水和特大洪水,黄河自1973年到1983年间7次断流,北方的沙尘暴、洪灾、旱灾……所有这些,无一不是人类过度砍伐天然林造成的。拯救地球,拯救森林,拯救人类自己,已成为当代世界所有人们的共同呼声。在这样严峻的时刻,回首僾尼人的传统生态文明,不是有着格外发人深醒的意义吗?
    参考文献:
    [1]史军超.来自阿卡山寨的报导[A].云南跨境民族研究[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2]张顺高.巴达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及其意义[A].西双版纳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C].
    [3]张顺高.西双版纳野生大茶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A].西双版纳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C].
    [4]阿育·茑比.西双版纳哈尼族农耕文化初探[A].哈尼族文化论丛:第一辑[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5]史军超.勐海县格朗河区曼迈板寨哈尼族丧俗调查[J].云南名俗,1990,(7).
    [6]门图.阿卡人的生产生活与森林生态[A].第三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本文原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3期,第74~77页。图表、注释等参见纸质媒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