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美术之所以让现代的职业艺术家们惊愕、感叹、肃然起敬,说明民族民间美术有着那些掌握高超技艺的职业艺术家们难以感悟、体验和表现的方面。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人能用最朴素、最纯真、最强烈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对生活的最深刻感受,这才是艺术的真谛。民族民间美术也一直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历史上多少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向民间美术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高更、马蒂斯、莫底利阿尼、毕加索、亨利·摩尔等伟大艺术家都曾专心学习和研究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对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了创造性的借鉴,把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中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中国历史上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历来重视宫廷文化和文人艺术,民间艺术被认为是粗俗之作。中国古代哲学有“道”“器”之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民间美术作品中有相当部分是实用品,只能归到“器”一类,充其量也只能是雕虫小技。只有到了中国解放之初,才有像古元等老一辈艺术家重视广大人民群众,体验平民百姓的生活,从民间艺术中学习并创作了许多颇具民间特色的艺术作品。到了七八十年代,有更多的艺术家们开始关注,并热衷于研究起民族民间艺术。从那之后,中国也曾刮起多次“民间风”,深入民间,学习民间也可以说在艺术界已形成共识。民间艺术的简朴、率真之情感动了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于是学习民间成了一种热潮。也确实有不少的艺术家从民间美术中获得灵感,借鉴了民间美术的语言,创造了一批艺术佳作。历次的全国性美术展览中不少获得奖项的均是民族民间风格的。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简单模仿,表象地移植、组合,缺乏内在生命力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作为艺术家,应该首先从情感上、观念上理解和认识民族民间美术的气质、精神、内涵、文化意义,研究造型的观念、手法、形式,在完全吃透和掌握民族民间美术的基础上,将民族民间美术的精神和艺术语言与自己的语言融成一体,使之成为更为独具特色的创作语言。文化需要多元化,艺术需要独特性,云南的民族民间美术对于艺术家们是一块宝地,它蕴藏着巨大的财富,但只有勤劳的耕耘者,才会得到收获。民族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圈,但是它们在追求单纯、概括、简洁的手法和表现真诚、直率的情感时却有极为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的沟通更为容易,这也为民族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铺平了道路。 2.走向市场,成为商品化艺术 在当今商品经济的社会里,艺术品走向市场是自然而又合乎规律的。民族民间美术品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进入市场也是一种趋势。开放意味着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人们的观念意识产生变化,传统重礼仪变化,人们的观念意识发生变化,传统重礼仪的价值观也受到经济的冲击而改变。发展经济的目标,促进了市场,促进了旅游业,也将云南推向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了云南,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也以神奇而绝妙为世人关注。专家、学者、艺术商人纷纷前来收购,同时也使旅游者对此产生兴趣,这就刺激了民族民间艺术由过去民间艺人为自身创作而转为商品的生产而流向市场。对于原本贫穷的民间百姓增加经济收入不失为一件好事,对于发展地方的经济同样也不无益处。当然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出现,譬如,不少外国游客大量购买民间美术品,使大批优秀、精美的古老的或珍贵的民间艺术品外流,还有由于商品化生产的利润驱使,出现偷工减料,迎合游客心理,使得许多民间美术品失去了原本纯朴的本色。但是这些问题终究挡不住经济大潮带来的民间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政府有计划组织和专家指导民族民间美术品的生产才是正确的方向。民族民间美术品走向市场,成为商品化艺术,将会有两个渠道。一是来自民间的创作者制作的产品,一般来说,他们的产品比较简朴些,民间的风格会保持的比较浓厚些,但是,由于成为商品而生产,引导不正确会逐渐失去民间美术的纯朴本色。二是专业的旅游产品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专业的设计师将民族民间美术作为创作的资源,研究、学习民间,将民间美术的样式作为元素去设计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由于旅游品生产脱离了原本的民俗生活,所以产品在种类、造型形式、风格特点上都有发生变化的可能,担忧的是会失去民族民间艺术品的精神灵魂,成了徒有民族民间外表的纯粹商品。民族民间美术品与市场结合是一个必然趋向,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正确看待它。尽管在这中间有许多问题有待去研究和解决,但民族民间美术品走向市场毕竟利多弊少,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3.产生变异,成为新民俗的组成部分 民族民间美术依附于民俗活动,民俗是民族民间美术存在的根基。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的丰富和独具特色是与云南的特定历史和地理环境分不开的,更准确地说是与这特殊环境中的各族人民的风俗礼仪紧密相关的。社会进步带来了全方位的环境变化,物质环境、人文环境都将随之发生变化,伴随着的是观念的变化,传统的民俗也必然发生改变。但是民俗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民间艺术的消亡,依据是:云南地方独特的民俗活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保持;悠久的传统地方文化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成为新的独特文化。 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带动使云南的面貌大为改观,民族地区也不再是过去那样封闭与落后,大门的打开,使得人们认识到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外来文明和现代文化确实开始动摇着千余年的传统自然经济形态的社会基础,从观念到行为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尽管如此,千年的基石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倒塌,由农业经济转到完全的现代科技和商品经济仍需相当的一段时间,农村城镇化的目标在云南还要继续努力。所以,只要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继续存在,民族地区的居住生活方式还将保持,民俗活动不但不会消失,在政府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倡导下,民俗活动还将在传统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和色彩,形成新民俗。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民俗活动的必要工具,也会更加丰姿多彩。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千余年的文化碰撞之中,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根基,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更加完善自己。从历史看,中国也曾被外来民族占领和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中国文化的系统完整和稳定性使自身有了强大的溶解外来文化的能力,中国文化的变迁始终不会改变其基本的结构和特征。云南民族的文化也在中华大民族的文化基本特点上还保持着一定的地方和民族的特性,也许这是由于地域环境的特殊所形成的。今天,我们不必担忧我们自己的文化会被西方现代文化所同化,不同种类的生物吸收同一种养分,但不会成为同一种类。不同根基的文化也不会轻易被最终同化,文化需要相互的影响,文化需要多元的存在,多元化和多样性有助于人类生存能力的增强,多元的文化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会受各种文化的影响,但只要民间的民俗生活继续存在,民族民间美术的活动仍在继续,云南民族民间的美术作品依然是民族的、地方的。民间美术品的内容、题材、样式会随着创作者的观念变化和民俗的更新而发生变异,但民族民间艺术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云南民族民间美术有着更加美好的前景。 (本文原载《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04期,第72~7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