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刘红]论梁祝传说在白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原因(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刘红 参加讨论

    三、白族民众广泛接受梁祝传说的文化心理渊源
    以上我们讨论了梁祝传说在白族地区广泛流传的社会与历史原因,若只停留于前文的论述,那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就是浅尝辄止了。只要稍加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前文所述的社会与历史诸因素实际上也适用于与梁祝传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主题及流传情况的汉族其他民间故事,尤其适用于与梁祝传说并称的《牛郎织女》、《孟姜女》和《白蛇传》,但是,事实上,这几则传说并不如梁祝传说那样在白族地区流播广泛而且影响深远。应该说,以上我们只分析了梁祝传说所以在白族地区大规模流传的外在的、浅层的原因,而并未触及这个问题的深层内核。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不仅取决于“传”,更取决于“受”;不仅受制于传播的社会语境,更受制于接受者的“接受屏幕”与“期待视野”。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到梁祝传说本身的特质与白族民众文化心理的契合这一层面,以求进一步阐释梁祝传说在白族地区盛行的深层动因。
    (一)梁祝传说与白族人民崇儒风尚的契合
    白族地区一直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崇尚汉文化之风古已有之。自元代赛典赤广建学校,至明代统治者为风化边夷大行教化,儒学在明清之际的云南各地成为洋洋大观。以传播儒学为宗旨的各类学校的兴起,始终未脱离“学而优则仕”的目的,由此,云南科举之风大盛,尤以白族地区最为突出。正德《云南志》卷三“大理府风俗”曰:“郡中汉、僰人,少工商而多士类,悦其经史,隆重师友,开科之年,举子恒盛他郡。”(12)白族地区修习儒学之风日盛一日,读书、求仕以光宗耀祖成为当时白族民众的普遍向往与追求。
    梁祝传说含蕴着赞美读书、追求读书的立意。梁山伯虽然家贫,却不放弃读书;祝英台因强烈的求知需求而冲破世俗的限制易装求学,而且,为了能继续学业,祝英台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女性面目。在“梁祝殉情合穴”这一最常见的故事形态里,梁祝二人的才学已得到初步的展示;而在明清之际盛行的“梁祝还魂大团圆”这一故事类型中,或者梁山伯高中状元,或者梁祝二人均中状元,最终让读书求仕的目的得以尽情地彰显。
    梁祝传说赞美读书、追求读书的内涵正与明清之际白族地区的崇儒风尚相契合。白族民众在对梁祝传说的津津乐道之中寄寓着对读书的赞美以及借助读书改变生活与命运的希冀,白族地区流传的梁祝故事的各种文本也折射出白族民众的这种心理意向。白族地区不但广泛传诵着“三妻两状元”这种极力渲染读书求仕以致富贵的梁祝故事类型,而且白族人民还把对读书的尊崇融入到对梁祝故事的加工与改造之中。《梁祝文化大观》收录的白族《山伯英台》在曲本开头的“序诗”中这样叙述:“玉水河边一姑娘,/人才美貌识文章,/她人若不是女子,/中状元探花。”(13)从这一点染题旨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白族民众对读书的赞美和对科举入仕的向往。《白族民间长诗选》编选的《山伯与英台》在英台决定求学时则有如此描绘:“她妈缝给男衣服,/女扮男装似书生。/父母两人商议好,/送她读诗文。”(14)英台父母支持英台求学这一细节显然与汉族传说中的极力反对不同,白族民众对读书求学的肯定态度由此可见一斑。在最能体现白族人民对梁祝故事再创造的《读书歌》里,白族民众用相当长的篇幅反复铺陈梁、祝求学却没有宗师、学堂、桌凳等的艰难,但白族民众对此的回答均是坚决而豪迈的“不用怕”。(15)《读书歌》中这一与汉族梁祝故事迥异的情节设置鲜明地再现了白族民众炽烈的读书欲求以及为读书而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文化心态。
    (二)梁祝传说与白族民众爱情观的契合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应该说是各民族共通的一种思想意识。明代以后的白族地区虽然受儒家文化的浸润很深,但由于白族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青年男女的交往与恋爱自由并未被完全剥夺。在交往、示爱、恋爱的过程中,白族青年往往以情歌作为抒发情感的工具。“你我就是月和星,/你我就是星和月,/生死不相丢。/乌云来了共同阴,/乌云散了共同明,/有祸同当福同享,/苦甜共同尝。”(16)此情歌既揭示了白族民众对“苦甜共同尝”这种相依相扶的爱情的追求,也表达出白族民众对“生死不相丢”的至死不渝的爱情的憧憬。下面这首情歌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度:“四咬恩,/刀子虽快不在心,/刀子不过两三寸,/皮子比它厚十分。/奈何桥上你等我,/九曲桥上手拉手,/阎王面前我去说,/死也做情人。”(17)白族地区流传着数不胜数的情歌,这些动人的情歌灌注着白族民众对真挚、忠贞的爱情的肯定与张扬。
    梁祝传说的爱情内涵与白族人民透过民歌展示的爱情观念极为一致。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三年同窗的情谊升华至爱情的高度,其感情的深挚可想而知;梁山伯因祝英台病亡,祝英台为梁山伯投墓,其爱情的忠贞亦不言自明。梁、祝这种深挚而忠贞的情愫不但远远超出汉民族一般性的爱情故事,比起《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这几则传说也更胜一筹。织女与牛郎的结合总有无奈的嫌疑,孟姜女与万杞梁的成亲笼罩着“女子之体不得再见丈夫”的封建色彩,许仙的多疑与动摇也无疑削弱了白蛇传说的情感深度,相形之下,梁祝传说因其理想的爱情理念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