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尹绍亭]谁是文化传承的主导(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族报2009-4-17 尹绍亭 参加讨论

    巴卡小寨:山地文化的缺憾
    “等、靠、要”这个“法宝”,不仅不灵验而且十分有害。要保住基诺族的文化和尊严,要摆脱贫困奔小康,就必须换用另外一个“法宝”,那就是:不怪天,不怪地,不靠“神仙”和“皇帝”,要改天要换地,归根到底还得靠自己
    巴卡小寨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巴卡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现有人口61户260余人,除5人外全部是基诺族。基诺族是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仅2.09万人,9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方圆600多平方公里的基诺山。基诺族世代居住于雨林之中,靠从事狩猎和采集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也和其他民族一起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时期。50年过去了,老人们对比今昔,感到变化太大,有好的变化,也有不好的变化,比如年轻人都追赶时髦而不喜欢本民族传统的东西,就让老人们揪心。有老人问笔者:“基诺族的文化快丢光了,怎么办?”老人们着急,我们这些从事基诺族研究的人也跟着着急,总希望找机会为他们做点儿事情。我们为什么会去做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这样一个项目,想来实在是与基诺族的那些老人有关。
    虽说熟悉基诺山,但是要从其45个村寨中选出一个试点却不容易。乡政府主张在政府所在地,老人们各有各的想法,还有人建议把试点放到旅游公司经营的民俗村中去。后来我们选择了巴卡小寨,我们曾在这个寨子住过较长的时间,寨子中有熟知和热爱传统文化的几位老人,寨子里的民居建筑有特色,寨子对面就是自然保护区,而且交通方便,非常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
    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是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项目。那么大的一个外国基金会,资助的经费肯定不是小数――这是许多人嘴上不说按在心里的想法。所以,项目启动之初,大家都特别热情,然而当大家得知项目只限于支持能力培训等软件的建设时便感到失望,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消极旁观,不予支持。少数人的误解乃至狭隘,其实无碍大局。后来,项目组从日本友好人士和中科院热带植物园那里争取到30余万元人民币的资助,用于民族文化生态村硬件建设。与我国政府投入基诺山名目繁多的扶贫资金相比,这笔经费自然不算多,然而这却是唯一一笔可用于民族文化生态村硬件建设的经费。利用这笔钱和福特基金会投入的各种费用,项目组组织村民开会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整修村中道路,改善村落环境,支持村民们开展文化活动,发展旅游业等等。在巴卡小寨的建设成果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建设了巴卡基诺族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给村民们创建了一个进行文化保护、传承的平台,使基诺族有一个展示、宣传其文化的窗口,它是我国少数民族的第一个乡村博物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巴卡基诺族文化生态村在建设的头3年,状态比较好,成果也比较显著。然而,当项目组撤离之后,情况便发生了变化。村民们的热情逐渐消退,又回到原来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状态,各种文化活动陷于停滞,参观者到来无人接待。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它当然能够收获经验和成果,然而也肯定会有教训和挫折。但出人意料的是,最大的教训和挫折不是发生在过去没有研究基础的试点村,而是发生在我们曾经做过长期研究的基诺山,这个事实足以说明我们颇为自信的对基诺族的研究其实甚为肤浅。反思起来,选择巴卡小寨作为试点也不是坏事,作为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另类教材,它从正反两方面丰富了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巴卡基诺族文化生态村在项目组离开后不能巩固成果、继续发展,有其深刻的原因,概略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项目组判断的失误。选择试点,最重要的是村民必须热爱自己的文化、有较高的文化自觉性。我们只看到几位老人的忧心而忘了他们只是村民中的一小部分,没有注意去了解、观察中年人和青年人迥然不同的态度和想法,其结果自然难免陷于尴尬和被动的境地。第二,长老文化的衰落。上世纪50年代以后,基诺族的长老制被取消,老人们越来越边缘化,而担任着村干部的青年又对基诺族传统文化不够了解。行政权力与文化传统断裂脱节,导致了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消解。第三,山地文化的局限。基诺族的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山地雨林文化,这样的文化生态一方面造就了基诺族纯朴善良、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基诺族封闭、内向、保守、散漫的文化特征。目前,一些基诺族老人和专家学者惊呼基诺族文化变了、快消亡了,这多半是指表象的文化,而作为一个山地弱势族群的心理和性格等深层的文化,其实并没有根本的改变。第四,部分人口较少民族的“新特性”。 基诺族人口很少,属于人口低于5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 50年来,基诺族等人口较少民族被看做是“原始落后”的族群,长期遭受主流社会自觉和不自觉的轻视,在这样的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观的浸染之下,他们逐渐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另一方面,作为人口较少民族,他们又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的许多特殊优惠政策和待遇,来自国家源源不断的大量无偿的给与和帮助,必然会增强其依赖心理。于是,部分人口较少民族形成了“新特性”,那就是凡事“等、靠、要”的态度。巴卡小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如果有人去支持、有资金的援助,那事是不愁干的,而如果没有人去支持、没有资金的投入,即便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也会无人搭理。这就是“新特性”的典型表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