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张晓红]秋千与寒食、清明(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国学网 张晓红 参加讨论

    云间影过秋千女,地上声喧蹴鞠儿。(曹松《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郑校书郊外闲游》)
    尘微蹴鞠人将散,雨细秋千索半垂。(夏竦《寒食》)
    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陆游《晚春感事四首》其四)
    寒食近,蹴鞠秋千,又是无限游人。(万俟咏《恋芳春慢》)
    蹴鞠场中年少,秋千架上佳人。(无名氏《西江月》)
    散拽禅师来蹴鞠,乱拖游女上秋千。(潘阆散句)
    秋千在寒食、清明诗词中频繁出现,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秋千是寒食、清明诗词的标志性意象之一。若将寒食、清明诗词与上巳诗词相对照,这一点将显得更清楚。上巳节原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逐渐固定在三月三日,与寒食、清明接近。唐代德宗以前以正月晦、上巳、重阳为三令节,德宗以为“前世上巳、九日,皆大宴集,而寒食多与上巳同时”,所以在李泌的建议下“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旧唐书·德宗本纪》)。唐代上巳节的活动非常丰富,除了朝廷赐宴,还有曲江踏青、游赏、观花、祓禊、竞渡等众多活动。唐诗题目中出现“上巳”和“三月三日”的有八十多首,其代表性意象是祓禊和踏青,刘商“踏青看竹共佳期,春水晴山祓禊词”(《上巳日两县寮唆会集时主邮不遂驰赴辄题以寄方寸》)很典型。而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写他与刘禹锡、王起三人宴会联诗,这年寒食、上巳二节相连:“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而刘禹锡联句云:“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游女如云,衣饰鲜艳,是上巳的踏青活动:斗鸡、秋千则是寒食的活动。宋以后,上巳节的踏青逐渐合并于清明,但各自的符号特征仍在,如韩淲《菩萨蛮》:“海棠欲谢绵飞柳。柳丝自拂行人首。上巳是清明。新烟带粥饧。轻阴帘幕冷,闲却秋千影。曲水兴无涯,丽人花半遮。”新烟、粥饧、秋千都是清明的标志,曲水为上巳的标志。
    在古典诗词中,秋千意象是与春天、欢乐、青春相关联的。首先,秋千与红杏绿柳、春烟画船一样,是明媚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俞国宝《风入松》),“舴艋闲蓑笠,秋千醉绮罗”(陈棣《春日偶成三首》其二)。其次,秋千戏的主要功能就是供人娱乐。你看,“春昼阴添一倍长,秋千娱乐集嫔嫱。彩缯画板高高送,来去随风散异香”(周彦质《宫词》),“箫鼓迎神赛社筵,藤枝摇曳打秋千”(戴复古《村景》),“处处秋千竞男女”(张耒《清明卧病有感》),“秋千欲上彩绳稳,老翁稚子连声催”(徐恢《临川洪守游南湖命予赋诗》),宫城内外,草野乡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谁都不甘寂寞,谁都不甘落后!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中,人们竞戏秋千,尽情消遣,何等热闹快活!其三,秋千虽然老少皆宜,但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所以秋千意象往往与青春年少有关,如“少年儿女重秋千”(王建《秋千词》),“彩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白居易《病中多雨逢寒食》),又最受女子们喜欢,“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韦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其一)。因此,秋千又是青春的象征。
    然而,秋千又与悲伤、惜春、叹老等情感不可分割。由于寒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出现也意味着春天行将结束,它便牵动了人们的惜春伤春情怀。李商隐《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写秋千与老去的春天一样,成了感伤的回忆:“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那些节后未拆的秋千冷落在残花巷陌,撩人愁思:“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对景感时情绪乱”(谭意哥《极相思令》),“寒食清明都过却,愁怀无处著。晴日柳阴池阁,风絮斜穿帘幕。帘外秋千闲彩索,断肠人寂寞”(杨冠卿《谒金门》)。过了寒食,秋千不再戏,惨景不堪看。
    当然,春日因种种原因而无法戏秋千也易触动诗人的愁绪。张元斡《好事近》云:“吹花小雨湿秋千,闲却好春色。”细雨打湿了秋千,美好春光被雨打搅,不免有春色闲置的遗憾。陆文圭《清明日泊舟甲马营》云:“细柳东风甲马营,秋千花下笑相迎。舟中自有伤春客,暗数归家几日程。”看到甲马营秋千花下人们笑迎归客,而自己还在回家途中,不禁黯然神伤。丘崈《扑蝴蝶》云:“清明渐近,天涯人正远。尽教闲了秋千,觑著海棠开遍。难禁旧愁新怨。”人远在天涯,故乡的秋千无人荡起,旧愁新怨一起涌上心头。王铚《病中》云:“秋千人乐处,十载怆离群。”别人聚集于秋千处欢乐,而诗人常年多病,只能离群索居独自承受寂寞与悲伤。韩琦清明上坟途中看到“阙祀丘坟无解裂,荐饥村落少秋千”(《祀坟道中》)时,心情更为沉重,因为秋千是和平安康时代的游戏,当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时,谁还有心情玩秋千呢?不论城市或乡村,缺少了处处秋千的画图,没有热热闹闹荡秋千的场面,显得冷清而惨淡,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贫困也就可想而知了。
    老年人看秋千,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回味青春华年的无限风光之后往往是或多病落寞、飘零沧桑的悲愁,或年老万事蹉跎、身闲心懒的感喟。如曾觌《鹧鸪天》“故乡寒食醉酡颜,秋千彩索眩斓斑。如今头上灰三斗,赢得疏慵到处闲”;侯置《渔家傲》“过尽百花芳草满,柳丝舞困阑干暖,柳外秋千裙影乱。人逐伴,旧家心性如今懒”。陆游《晚春感事四首》其四“少年骑马人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地独焚香”,又何尝不如此呢?
    秋千,是中国古代寒食、清明节的代表性游戏之一,由此也成为寒食、清明诗歌的典型意象。它一方面连结着春景的美好和青春的欢乐,另一方面又引发人生的感伤和悲愁情怀。藉此,既可了解古代寒食、清明节独特的节俗活动,又可了解古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原文刊于《文史知识》2010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