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郑劭荣]从唐宋说唱伎艺与民间剪纸看我国影戏的形成(4)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学苑出版社网站 郑劭荣 参加讨论

    (二)剪纸与影戏都具有招魂巫术的职能
    无独有偶的是,民间认为剪纸和影戏都起源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事,这一传说背后也许隐藏着诸多文化密码。许多学者指出,齐人少翁其实使用的是当时方士惯用的弄影还魂巫术,它很像今天皮影艺人操弄影人的技艺。基于这一认识,今人大都视之为中国影戏的远源。本文认为,确切来说,它可能是一种近似于后代的剪纸招魂术。
    1.剪纸与招魂巫术
    先民相信人是有魂魄的,魂魄离开肉体,人就会生病或死亡。招魂巫术就是把失落的灵魂找回来。剪纸招魂巫术最初源于楚地的人日巫术。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在人日节“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佩戴“人胜”,纳福驱邪。这一习俗至唐宋犹在流传。
    较早明确记载剪纸招魂的是杜甫的《彭衙行》,“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七个连体人为其提供了实证。我国南方至今犹存剪纸招魂的习俗。“南漳县荆山脚下,端公(巫师)用巫术招魂治病的方法是剪纸人。做法时,端公手执剪刀在黄表纸上剪出五个纸人,分别象征心、肝、脾、肺、肾,并用令牌在纸人上书写失魂者姓名,焚香祷告,歌舞招魂”。(杜棣生,1990)最典型的是众所周知的“抓髻娃娃”,如“招魂娃娃”、“送病娃娃”、“辟邪娃娃”等,均具有定惊驱鬼、招魂送病的职能。“旧时中国农村,娃娃病魔缠身,仰卧床上,家里剪一纸人,放在娃娃身上或在娃娃身上绕三圈,再烧着放在盛着水的碗里,然后念叨着娃娃的名字,端着碗走出大门口,把烧成的灰和水倒在十字路口,再喊着娃娃的名字回来”。(靳之林,2001:3) 此种习俗在秦陇一带十分普遍,还习见于山东、新疆、黑龙江、河南等地。相关研究非常丰富,不再赘述。总之,剪纸艺术最初是满足民间宗教信仰开始的,剪纸招魂即是这一文化基因的遗存。
    我们再回头考察汉武李夫人之事。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存在一种爱情巫术,可把死去的妻子或情人的灵魂找回来叙述离别之苦。这种特殊的招魂术盛行于仫佬族、壮族、毛难族、布依族。齐人少翁所施展的巫术大似此类。学者们还注意到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为爱妃殷淑仪招寻亡魂的记载,《南史·后妃传》云:
    有巫者能见鬼,说帝言贵妃可致。帝大喜,令召之。有少顷,果于帷中见,形如平生。帝欲与之言,默然不对。将执手,奄然便歇,帝尤哽恨,于是拟《李夫人赋》以寄意焉。
    这几乎是汉武故事的翻版。显然,二位皇帝所见到的都只是“影子”而已,巫者们施展的极可能就是颇具浪漫情调的爱情巫术,并以剪纸之类显影(当然西汉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剪纸),召唤芳魂的归来。
    2.影戏与招魂巫术
    关于影戏的起源,陕西的传说是:西汉文帝刘恒时,宫妃为安抚哭闹的太子,用桐叶剪成人形映影于窗为戏。关中流传歌谣云: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纱窗。令人意味深长的是,民间亦视之为剪纸的起源。这种巧合也许正好为我们提供了破解影戏起源的钥匙和密码。民间认为小孩哭闹是受到惊吓,魂魄离体,于是以招魂术来安抚小孩,使其乖巧健康。汉妃巧剪桐叶的传说也许就是剪纸招魂与影戏招魂的故事母题和民俗原型,二者原本即合为一体的,长久地沉淀于民众记忆的深处!
    祈福禳灾、酬神赛会是影戏的主要生存方式。元代汪颢《林田叙录》云:“傀儡牵木作戏,影戏彩纸斑斓;敷陈故事,祈福辟禳。”此类记载甚多,兹胪列几例:清宣统傅崇矩《成都通览》“成都迷信神道之礼节”中“病愈酬愿戏疏”云:
    兹以某某于某年某月某日,忽遭重病,命在垂危,虔心叩许三界众神,演戏一部……油光燦熳,传成离合悲欢;灯影辉煌,现出蜚潜动植。(傅崇矩,1987:525)
    《望奎县志》载:
    病势危急,或事有危险……有许影戏三五日者,病愈还愿亦如之。
    《蓟县志》云:
    在昔承平之际,习傩赛会,存古遗风;迎神演剧,张灯演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