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地震后,最让全国人民担心的是生活在那里的10万名同胞的处境。 作为一名《格萨尔》工作者,此时此刻,最让人牵挂的是玉树地区《格萨尔》说唱艺人、研究人员的安危及《格萨尔》遗迹遗物的受损情况。地震发生后,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玉树州群艺馆馆长扎哇。从上午10时起,电话拨了无数次,但是对方电话一直处于呼叫转移状态,无人接听。然后,又拨打艺人达哇扎巴(达哇扎巴是青海省著名《格萨尔》说唱艺人,被有关部门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的手机,结果也是关机。无奈,情急之中想到了最近在西宁整理达哇扎巴说唱本的玉树州群艺馆《格萨尔》抢救办公室的嘎玛拉姆。对,给她打电话,或许能从她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于是,我拨通了她的电话。在与她的通话中了解到,早上她已打电话到达哇扎巴家里,是他的家人接听的电话,达哇扎巴及家人都平安,还有《格萨尔》研究人员布特尕、秋君扎西也都安好。但是,她说她无法了解艺人图登君乃的情况,她非常担心他的处境。因为图登君乃租住在结古镇一处非常简陋的民房里。她这么一说,我的心也悬了起来。但是,灾区的电话根本打不通。19日上午,终于拨通了扎哇馆长的手机,才得知地震后,他的手机被埋在废墟下面,今天在清理废墟时刚刚挖出。他说:“啊呀!怎么办?艺人图登君乃及其家人共8人在这次地震中遇难,只有一个小孩当时在学校,幸免于难”。嘎玛拉姆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在遇难的8人当中除了图登君乃本人外,还有他的母亲、妻子、女儿及其他直系亲属,幸存的那个小孩是图登君乃的侄子,还是一个有先天性残疾的孩子。地震后,他无家可归,暂时寄养在图登君乃的岳母家。玉树州群艺馆安排艺人达哇扎巴负责处理他和他家人的后事。 图登君乃,今年25岁,玉树州杂多县牧民,8岁入杂多县苯莽寺成为一名僧人。3年后还俗回家,15岁开始说唱《格萨尔》的故事,按照艺人的分类,他属于神授说唱艺人。2005年在青海西宁举办的首届《格萨尔》说唱艺人演唱会上他应邀与会,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在当地已经颇有名气的年轻的《格萨尔》艺人。那天,这位来自三江源头的《格萨尔》说唱艺人特别引人注目,他身着为演唱《格萨尔》史诗专门缝制的服装,头戴插着各色小旗子的艺人帽子,缓缓走上演唱台,面对台下众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说唱艺人及专家学者,他滔滔不绝,一气呵成,一展说唱风采,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能说唱《格萨尔》的故事,还能说唱《水浒传》《西游记》及成吉思汗的故事。会后,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争先恐后地采访他,在采访当中,他还说唱了《武松打虎》的片段,他成了这次演唱会的焦点、亮点。平时的图登君乃,看上去腼腆害羞,不爱言语,不敢抬头正面看人,但是一旦说起《格萨尔》的故事,便昂首挺胸、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口若悬河,炯炯有神的双眼放着光芒,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说唱速度愈来愈快,表情动作也越来越复杂、紧张。虽然由于方言的限制,我们不能完全听懂他说唱的内容,但从他那沉醉、迷恋而热情奔放的神情中,我们感受到了藏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氛围。2007年8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来到杂多县专门采访了图登君乃等几位玉树地区的《格萨尔》说唱艺人,节目名称叫《传奇的神授艺人》,这个节目从2008年元月起在中央四套、青海卫视等多次播放。我想有些细心的观众对他会有印象。 据图登君乃说他能说唱180多部《格萨尔》的故事。经专家鉴定,他说唱的《格萨尔》故事,内容新颖,故事情节完整,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他是一位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艺人,也是一位难得的奇才。2009年4月,为了抢救图登君乃口中的史诗故事,玉树州委州政府把他从杂多县聘请到州群艺馆,每月发放500元的生活费,于是他就在结古镇租了一套简陋的民房安居下来,由州群艺馆秋君扎西副研究员专门负责他说唱录制《格萨尔》的故事。直到地震发生的那天,他一共说唱录制了3部半,最后一部刚录制了一半,地震就发生了。他计划录完第4部后回家乡杂多挖虫草,以便给家里补贴点零用钱,然后,再回到州上继续录音。可是万万没想到,无情的灾难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同时带走了他满腹的才华,也带走了他的《格萨尔》故事,他的去世给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工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是我国《格萨尔》事业的一大损失。 像图登君乃这样千千万万个说唱艺人是《格萨尔》史诗的重要载体,没有他们几千年的口耳相传、世代传承,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将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因为有了他们这些才华出众的说唱艺人的辛勤耕耘,才使《格萨尔》史诗以旺盛的生命力在雪域高原、青藏大地上不断繁衍,不断传播,流传至今。搞好《格萨尔》抢救搜集整理工作,离不开《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辛勤劳动,《格萨尔》说唱艺人是这一史诗的创造者、继承者、保存者和发展者。这一史诗之所以成为不朽的杰作,就是由于艺人们的世代相传;这一史诗之所以流传这么广泛,就是因为艺人们生活在民间,说唱在民间,传播在民间;这一史诗之所以这么丰富,篇幅如此浩繁,内容如此博大精深,就是因为艺人们不断加工、不断创造、不断创新、不断繁荣,他们是英雄史诗的艺术大师。高尔基曾经高度评价民间艺人在繁荣和发展文学事业中的伟大作用,他认为,一个民间艺人的去世,就等于损失一座图书馆。从而指出了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鲁迅称赞民间艺人是“不识字的作家”,充分肯定了民间艺人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抢救艺人口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格萨尔》工作者当前的首要工作之一。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本文作者为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