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张勃]年的文化内涵——乡关何处:传统与认同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张勃 参加讨论

    ·《21世纪经济报道》专题│乡关何处:传统与认同·
    
    年,是中国人在行动上和情感上都绕不过去的“纽”。平时再拮据,过年也要买件新衣割几斤肉;平时再慵懒,过年也要把屋子打扫得干净又整洁;平时再忙碌,过年也要放下手头的活轻松轻松;风雪再大路途再遥远,也阻止不了回家过年的步伐,实在无法回家的,也一定不会忘记给家人道一句祝福报一声平安……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似可用更新、庆贺、祈福、团圆四个词加以概括,而这些文化内涵正包蕴在年节的种种习俗活动之中。
    先说更新。同样作为节日,年节与其他传统节日最大的不同在于唯有它处在年度时间循环的更新点上。时间就其本身而言,只是一种绝对均匀、毫无差别的、连续不断、永不息止却又无影无踪的流,既不会循环,也不会更新。然而,生存于时间之流中的人们为了生活、生产的需要,却不能不对时间加以度量和计算。我们的先人通过对太阳等天体的升起与落下、植物的繁荣与枯萎、动物的繁殖与发育、人类的生老与病死等一系列现象和事件的观察与联系,发明了岁、年、时、月、旬、日等时间概念,由此时间可以度量,可以计算,时间有了先后,也有了长短,更由于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时间的流动竟可以表现为是循环往复的了。当然,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的循环往复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更新,是新周期对旧周期的取代,且更新的时间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也更受礼遇和期待。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人的行为要顺天应时,随时而动,根据时间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所谓“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因此,当旧的一年要过去、新的一年要来临,即时间要进行更新时,人事也要进行相应的更新。所以,过年期间,人们总要清洗自己的身体,脱掉旧衣换穿新衣;人们打扫房屋,用“新桃”换掉“旧符”,贴上门神、吉祥画儿,从而将一个普普通通、有时略显破旧衰败的门户庭院变得鲜亮、充满生机;人们要吃特殊的食物,尤其是谐音“交子”的饺子来寓意时间的更新。这时候人们还特别重视新年的第一次,比如在福建闽西客家,初一被称为“年头日”,开门作为一年当中的头一件事,格外受到重视。开门多由年纪大的长辈来做,不让小孩插手。开门要按通书、黄历上指明的时辰或在零点来进行,并朝吉利的方向敬天神,表示“开门大吉”、“迎春纳福”。
    再说庆贺。庆贺,是人们对于新生命的一般态度,如同一个新生儿出世后受到全家的欢迎,家庭乃至家族要为它举行“挂红”、“洗三”等一系列庆祝礼仪一样,面对新生的时间,人们也要举行庆贺仪式。当然,过年庆贺更是因为“年”本来意味着庄稼丰收。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从禾从人”,禾是指垂着穗儿成熟的谷子。人背着成熟的谷子,当然意味有了好收成。《说文》解释“年”的意思是“谷孰(熟)”,《春秋·梁传》则说“五谷皆熟谓有年。”由于当时谷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人们也便将谷物成熟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了一年。当农作物有了好“年成”,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加以庆贺那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对于当代的人们来说,互相拜年就是过年期间最重要的庆贺仪式。拜年,也叫贺年、贺岁、叩节等,虽不限于正月初一,但却始于正月初一。拜年一般有两种,一是本家族之内的拜年,通常是小辈依次向长辈叩头恭贺新禧。届时,长辈将用红纸包着的银元或崭新的纸币,送给他们,叫作“压岁钱”(压岁钱也有在除夕给的)。浙江绍兴又有“团拜”,即一族或一家人众,都相向而立,站成圆形或方形,然后相向跪拜,共祝新年。一种是邻居朋友之间相互拜贺。给人贺年一般都要说吉利话,比如“恭喜你老大发大旺”,“恭喜你老万事如意”,“新春大吉”等。受贺的人,也要回些吉利话。如果客人到家中拜年,主家要请他吃糖、瓜子、枣、糕等,并说:“甜甜蜜蜜”(糖)、“步步登高”(糕)、“早生贵子”(枣)等。
    再说祈吉。吉是中国人一生的追求,对一个人最美好的祝福莫过于“万事大吉”。当然,由于人们的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对于吉的看法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对于经历十年寒窗苦的学生来说,“金榜题名”就是吉;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就是吉;对于以贸易为生、以逐利为目标的商人来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就是吉;对于饱经风霜的老人来说,身体健康、子孙满堂、承欢膝下就是吉;而对于身受战争之苦、家破人亡的人们而言,国泰民安就是最大的吉了。尽管不同的人对吉又有不同的理解,避凶趋吉却是人们的一致的追求,而且认为新年伊始的时候是最佳的时间,于是人们就通过多种方式来驱除不利于“吉”的凶邪,祈求最大的吉利。过年时间,驱凶祈吉的方式非常多,体现在饮食、装饰等各个方面。
    过年时的饮食包含着吉祥的寓意。北方多吃水饺,水饺形似元宝,辽宁一带就称其为“元宝汤”,黑龙江多称为“揣元宝”,寓意发财。南方过年多吃汤圆,含有一切圆满的意思。在上海,第一顿大都吃年糕,切成片丁后,或与糯米圆子相配,或和长长的面条同煮同食,取意于高升、团圆和长命百岁。
    过年时的装饰包含着吉祥的寓意。过年时,家家都要在比较显眼的地方贴上大红的“福”字斗方。福字有时候会倒着贴,以谐音“福到”了。除了福字,还往往贴春联、门神、吉祥画儿。春联是一种门饰,通常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三部分,上、下联一右一左张贴于两边门框,横批则贴于门楣上面。据学者研究,宋代以前人们并不张贴春联,而是悬挂写有辟邪祈福字样的桃符,桃符一年更换和刷新一次。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在桃符上书写的字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对仗工整的联语。这些联语总是包含着吉祥的寓意。
    最后说团圆。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它是一个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基础单位。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是一个人感情的港湾,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视家庭和睦为事业成功的基础。生活让许多人远离家庭,到别处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是过节时人们多希望回归和家人团聚,而在新旧交替的中国最大的年节,就更愿意和家人一起,共同守候旧年的离去,共同庆贺新年的来临,共同祈求新年的幸福如意。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到过年时,中国大地上都会出线一道五味杂陈的风景线,那是由在外地工作的成千万上亿的人口共同画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在过年期间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情感的指向和归属。
    吃年夜饭和守岁是过年时两个重要习俗活动,都特别讲究阖家团圆。年夜饭,也称“团年饭”、“分年饭”,是旧年的最后一顿饭,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有荤有素、有冷有热的菜肴摆了满桌,其中必备丸子一类(如肉丸、鱼丸、藕丸等),是完完全全、团团圆圆的象征,从前北京人年夜饭中必有“荸荠”,谐音“必齐”,也是希望家庭团圆的意思。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家人围坐一起,通宵不眠,等待新年的到来,称为“守岁”,也称“熬年”,这里既有具有对逝去年华的眷恋与回顾,也有对新岁的期待与向往。守岁的方式,可以是家人团坐聊天“谈年”,也可以是进行玩牌、下棋、打麻将等娱乐活动。现在阖家老少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许多家庭新的守岁方式,其间充溢着团圆和睦的其乐融融。
    其实过年的团圆内涵,不仅指生者之间的团圆,也指生者与逝去的亲人之间的团圆。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接家堂的习俗。年前到坟上将他们的灵请回来共度佳节,将最好的食品最先献给他们,用最庄重的礼节跪拜礼向他们致敬,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感恩之心的重要体现,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和人文关怀。
    张勃(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